探秘|塔潭古庙遗址与陶钵出水之谜

标签:
塔潭村三坪寺观音神秘 |
分类: 漳州风景名胜 |
探秘|塔潭古庙遗址与陶钵出水之谜
“岩上”古观音庙遗址风光
左为老龙眼树,中间小树长在石上,也挡住了后面的简易庙。
一年前,我与漳州头条马兴中、漳州民间医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峰,应龙海市程溪镇塔潭村朋友的邀请,前往塔潭考察游玩。
点击下面链接观看视频
塔潭村岩上古观音庙遗址风光
https://v.qq.com/x/page/j0781jyqzqo.html?ptag=qqbrowser
塔潭村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程溪镇的大山深处,与名闻遐迩的三坪寺仅一山之隔,早期要到三平寺祭拜祖师公,塔潭是必经之路,许多香客来到这里歇息和作给养补充,塔潭也就因此而声名远扬。直到近年,开通了直达三平寺的公路,塔潭也就渐渐地被人冷落,只剩下部分特别虔诚的香客,步行朝拜祖师公,才会经过这里。漳州人以前有一句俗话:刚从塔潭被虎追出来的。意思是嘲笑那些被认为土得掉渣的人,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还停留在原始的社会里,不懂现代的行情。从这句俗话里,就可以想象,以前大山里的塔潭,是怎样的一个封闭山村了。
到“岩上”的简易路很陡,汽车只能停在下面。
南天门土地公庙
村民还告诉说,观音庙有一个神秘的陶钵,会自己生出水来,有时甚至会满出来。而且这陶钵有一神奇的功用,因这水系观音所赐,如果有人得久治不好的怪病,喝了这陶钵里的水,病就会解除。当地一个村民曾将这陶钵拿回家装东西,结果连续两天一到晚上房间里就出现怪声,吓得赶紧把陶钵返回原处,才得以安宁。因村民无法解开这谜,请我前去看看。
新竹
因这钵是在远离塔潭村约 十公里的山上,那天考察游玩了村子及村旁的一处小溪后,时间已是下午了,无法再去,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去看个究竟。10月31日,塔潭村的欧阳海兴再次邀请我前往,便与杨剑峰同去。
欧阳海兴带路找古庙石柱
塔潭村全村总面积约31平方公里,占程溪镇总面积(247.3平方公里)的八分之一强,是个大村。进入塔潭地界后,从南天门土地公庙前的一条小路拐进去,因山上的路是新开的简易路,前段时间下雨造成路面损坏,汽车无法上去,只能停车步行上山。路很陡,好在只有约一公里,走了一会就到达半山的一处当地叫“岩上”的谷地。闽南一带把建于山上的寺庙也称之“岩”,从“岩上”这叫法可知,这里以前曾有寺庙。
谷地上种着一些菜,还有二只信士送来养的白鹅。谷地缓缓而上,欧阳海兴告诉说,这里原有座三进的庙,依山势层层而建。从空间上看,如果这里建成三座殿,规模倒也不小了。
石柱
石门槛
谷地边上有一大片的巨石,下有一小洞。巨石下面是平整后的一片水泥埕,建有一座用竹子搭架,石棉水泥波纹板当作墙与屋顶的简易庙宇。庙里供奉着三宝佛、观音及阿弥陀佛,还的数尊小神像。
简易庙
简易庙里供奉的佛
水泥埕对面建有一竹凉棚,边有一块巨石,上面长着一棵小树,根从石面延伸下来,把巨石紧紧抱住,倒也有趣。凉棚边有一棵老龙眼树,下部的树干长满了树瘤,令人称奇。四处地面散落着一些碎砖瓦以及古寺庙的石柱、石门槛等构件,从风化的程度看,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长着树瘤的老龙眼树
在此照看庙的欧阳粿老人,今年73岁,他告诉我们,那大片巨石原先雕刻有一艘石船,“文革”时山下的下庄村建水库,需要石料,这石船及山上的很多巨石都被打成石条运走。现在很多巨石上,还可看到一些当年打下的孔。
点击下面链接观看视频
塔潭村岩上古观音庙的岩室与舍利塔
https://v.qq.com/x/page/d0781idpm1j.html?ptag=qqbrowser
岩室
上去不远,有一巨石覆盖着的石室,最里面有一石柱砌的小壁室,壁室前供奉着观音,上面挂着三宝佛画像。
欧阳海兴介绍说,据村里传说,这里古代曾有座观音庙,但因毁废多年且找不到任何记载,不知叫什么寺庙。一年多前,有一僧云游到此,见此处是古寺庙遗址,便在石室住下修行。村民感其心诚,先是在石室前砌了堵墙挡风,后来便集资建了简易庙,一些村民也来些祭拜。后来僧人离去,再来一僧。我们去时,恰僧外出做法事未归,没能与之见面。
刻有“霞山界”的巨
石室的后面,有一巨石,刻有“霞山界”三字。
霞山界
再往上去,是一大巨石下的一块小平地,有一座用三合土夯筑的古代舍利塔,但上部分已毁,下面二层也已开裂,其中一块被移在一边。该舍利塔为八角形,中间空,下层高约70厘米,上层高约50厘米,直径约2米。旁边散落着一些弧形的青砖,疑是舍利塔上面的构件。如果青砖是舍利塔的构件,那上面就应为圆形,塔身就成为下面八角形,上面圆柱形。因没有可参考佐证的资料,该舍利塔为何人所建,建于何时,无法知晓。
左为三合土舍夯筑的利塔残段,右为塔座。
塔座内侧
裂开的塔座现出三合土
弧形青砖
吃过午饭,喝茶歇息一会,又前往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去看那神秘的陶钵。
点击下面链接观看视频
塔潭村岩上古墓
https://v.qq.com/x/page/v0781fhnjnu.html?ptag=qqbrowser
在谷地的另一侧半山坡上,有一形似卧狮的巨石,形态威武。再上去一点,有一个露出地面的洞口,洞上有石横梁,横梁下部有打一弧形缺口,里面阴深深的,看不到什么。洞上两侧有石雕刻的构件,洞前有遗弃的石铺板,两侧各有石雕刻的构件。
似卧狮的巨石
古墓全景。中间凹处是墓室的入口。
墓室入口,左上为石雕刻构件。
墓室甬道。中间亮点处为陶钵。
洞口用石砌成约1米的甬道,洞口高宽均约80厘米。因洞前堆积着泥土,仅余下约60厘米的空隙,人只能趴在地面,倒爬着从土坡退后进入洞里。借助带去的矿灯,看到洞里四面及顶均用石板砌成,每面均为四块。墓室长、宽、高均约1.2米,两侧各有一用石块支起的石条,像是长椅;底下没铺石板,中间有一直径约28厘米的陶钵,里面没有水,旁边有一个断了柄的白瓷杯。欧阳海兴告诉说,他进来过很多次了,以前这陶钵里都有水,有时还会满出来,旁边的白瓷杯就是舀水用的,但不知为何今天竟然没有水。
墓室石壁与石顶,右下为石椅。
拍摄完照片及视频后,我爬出来,再细看这洞及周围的环境:那几个有雕刻的石块,疑似墓手,洞口疑似墓门,石洞疑似墓室,背靠主峰山尖,面对圆山山尖,应是按风水学选定的宝地,从整体上看,这极有可能是一座埋葬骨灰的古墓。而那陶钵,可能是后来的人放进的。
神秘的陶钵放在地面,旁边是舀水的白瓷杯。
由于墓室顶的石板之间有缝隙,上面覆盖的土层仅约一米厚,下雨时雨水从缝隙滴落并被陶钵外的水泥土吸收,而落入陶钵的水就会存留下来。因近期没下雨,原存留在陶钵里的水蒸发了,所以没有水。因村民对此现象无法解释,并且加上一些偶合的事,造成心理上的敬畏与恐惧,才使这陶钵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虽然陶钵出水之谜还可以说得过去,但关于这古寺与古舍利塔,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究。
郑德鸿 2018/11/2
郑德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
微信号:mlzz321
请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加关注。关注后,您就可进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就可看到我精心编辑的已发上的文章及陆续收到我新的文章与新闻报道。
“美丽漳州”是一个介绍漳州历史、文化与风情的窗口,将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知与您分享。“美丽漳州” 关注新闻热点,关注民生,探索背后的故事,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相信总会有让你喜欢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