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大山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一日行

标签:
凤凰仙都天宝大山休闲旅游一日游 |
天宝大山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一日行
巍峨秀丽的天宝大山屹立在漳州西北郊约 15公里的地界上,主峰高923米。遥望三峰峻峭,五峰峭列,高大雄秀,周围百余里,排闼十二峰,是漳州的主山。天宝大山地形陡峭,岗峦相叠,坑谷幽深,山泉涓涓;山脉由西而北雄踞南靖、华安边界,形成芗城区天然屏障。山上的“宝峰飞翠”是漳州的古八景之一。朱熹曾在芝山开元寺后讲学精舍前手撰一付名联“十二峰送青排闼,从天宝以飞来;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以赞美天宝大山美景。山上还有宝岩洞、芙蓉城、百丈泉、鬼示坑及正在重建的元代文殊岩等名胜处。
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一览
虽然天宝大山离市区并不远,但因以前并未开发成旅游景区,不知有何可赏之处,除读小学时的一次春游,及50多年前到过山脚下的建设农场,就再也没去过。因我报道了相当多的漳州传统濒危老行当,引起了不久前刚投入建设的天宝大山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庄主的关注,他想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农庄里引进闽南传统文化原素,把一些具有特色的老行当在山庄里展示,开辟闽南本草公益保护示范园,植入姓氏文化,以打造出一个生态旅游景区。为此,他特邀请我与漳州市民间医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峰,到农庄去看看。
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位置图
仙都密码:0596-2173399
我要去山上走走
打开手机百度地图,输入“凤凰仙都”,显示农庄距漳州市中心仅约20公里车程。从漳华路一路向北,到浦南镇店仔圩拐进去,不一会就到了天宝国有林场;再从旁边的路进入,不远处就是目的地。汽车停在农庄的停车场,两截竖着的大树桩上面又横着一截,搭成了一座门,简朴而不失韵味。旁边的大石头上雕刻着“凤凰三曲”,这里就是进入山庄游玩的第一站。
凤凰仙都停车场进入景区的第一站
沿着利用山上的天然小石块铺设的台阶走下去,一条清澈的小涧在岩石缝间欢快地跳跃着,激起一串串水花。主人告诉说,旁边一片较平的地块,将挖一个游泳池,引进涧里的长流水,盛夏时节来此戏水,该是多么的惬意。小涧弯弯曲曲,不时有更小的支流汇入,时而平静时而激荡,涧旁的小道把我带到一处拦水坝前。
小涧上将建一座桥。右侧较平的地方已挖出要建游泳池的坑。
拦水坝前的这段地势较为陡些,水流也就更显湍急,漫过水坝的水倾泻而下,形成一个小瀑布,涧里的岩石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中的岩石那么雄壮高昂,却也五颜六色玲珑小巧,或突兀水中,或潜伏波下,另有一番景致。多好的取景处呀,由不得地在涧边的一块石上坐下,留下美好的瞬间。主人说,这条小涧的小道旁边,将立起一座座姓氏文化牌,介绍各姓氏的起源,使之成为一条姓氏文化带。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查到自己祖宗来自何方,了解族群的过去与现在。
漳州市民间医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峰在拦水坝前留影
拦水坝上的踏脚石
走过拦水坝上用石块铺就的过水踏脚石,不远处,两块大石紧夹小涧,仅留下不足一米的空间。流水并不因有大石挡道停止向前,而是加快速度直冲而下,冲出一片小潭来。再往上走,山势也稍陡了点,在一处名为“流觞曲水”处,原本清澈的流水在急速下行中溅起了水花,变成一条白练,轻盈而刚毅,一往无前。
被两块大石紧夹的小涧从夹缝中直冲而下
“流觞曲水”处
道旁边的岩石缝中,不时有泉水汩汩流出,一股较大泉水,漫过小道中的石头,流入涧里。看着那透明的泉水,不由掬起喝了一口,清凉而甘甜,沁入五脏六腑;再喝一口,顿觉一路燥热一扫而空。提醒自驾游的朋友们,记得带桶装水噢!
汩汩流出的泉水
小涧里的小瀑布随处可见
小涧还在延伸,但越来越小了,只好暂别。再向上走,过了一座小桥,一条名为“耕香曲蹊”的小道蜿蜒,顺着山沿,把我带到了一条小支流。虽然这支流更是细小,却也有种别后重逢的感觉,我们又见面了!支流的上方是一片菜园。主人介绍说,这里种的蔬菜,都不施化肥,也不撒药,是完全的绿色食品,只供来山庄的游客享用。
凤凰仙都的菜园
走过菜地,是用几根竖立的大树桩当做门的入口,进入后就是山庄的核心部分。右侧的山坡上,岩石裸露,岩间平整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平地,种着各种中草药。同行的杨剑峰院长对此大感兴趣,因为民间医术研究院里老中医有的是,识得各种草药,去年已经与万松关休闲山庄合作办了个百草园,以作为科普基地。见这里也有个种植这么多的中草药,当即与庄主达成合作意向,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与该院的民间医生懂得中草药种植与利用的优势,再创办一个科普基地。
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主景区入口。左侧二层楼为原供销社。
入口处的左侧是一座房子,原是天宝国有林场的供销社,现在改造成农庄的棋牌室,楼上搭了座竹凉亭。因一路走来,一直没停歇,便上到凉亭里泡茶歇息。用这里的水泡茶,与城里的自来水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喝起来清爽无比,不由又赞赏一番。
种植的草药已生机勃勃
房屋的后面是几座竹木大棚,沿着小涧边一路排上去,分别设置成厨房餐厅及多功能会议厅。而最有特色是那自助式厨艺大棚,一排土里土气的大灶,每个大灶上一边是用来炒菜的大铁鼎,一边是供烧汤蒸煮的陶锅,游客可以在这里展示各自的厨艺,办出一席自己喜欢的菜肴。虽然有些游客的厨艺并不如厨师,有的甚至把菜炒过火了,但吃着自己煮的菜肴,那种自娱自乐的喜悦,比起坐在餐厅里等厨师烧菜,根本无法比拟。
多功能会议厅
自助式厨艺大棚
宰杀刚钓来的鱼
一盘菜炒好了
急不可待地尝尝自己煮的味道
就餐前拍个照留念
小涧的一边是车行道,道旁边盖了几座土酒窖,另有一排9间当年林场的宿舍。这些宿舍将改造成民俗文化展示馆,把具有漳州特色的各种民俗用品、手工艺品布置在里面,让游客可以了解本土文化的精粹。小涧的另一边是廊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廊道旁边种着爬藤类植物,一些百香果已经爬上了上面的棚架。将来,这些亭旁将再开辟成老行当展示区,介绍本土传统行业的历史与现在的状况。
小涧的一边是廊道,另一边是车行道。
百香果已经爬上了棚架,与后面的风车、了望楼及廊桥式大竹棚相映成趣。
自助厨艺大棚后面是烧烤区,一排最简易的土窑灶,可以让游客自己烘烤各种美味。许多游客把土块垒在土窑灶上,用火把土块烧红,然后把番薯、鸡蛋等各种生食放在窑灶里,再把那些烧热的土块捣进灶膛压实,就可放心去玩了。回来后,一窑的食物已经被余温闷熟了。也有的把生食装在竹节里,放在火上烘烤,更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土窑灶里的火烧起来了,美味很快就可品尝。
再走上去,是一座廊桥式的大竹棚,坐在棚里,景区风景尽收眼底。而且棚顶是透明的,让游客在品茶聊天打牌时,既可观赏天宝大山的雄姿,又可享受阳光。大竹棚另一边是一个鱼塘,游客在此可以垂钓。因这里的水质好,塘里的鱼自然味道鲜美,钓到的鱼只需按重算钱,就可拿到大灶上煮了。如果自己不会煮,也可请厨师煮。鱼塘的一旁是一个荷花池,只是现在荷叶还小,得再过一段时间,到时绿叶满池翠,荷花点点红,又该是一番景象。
坐在廊桥式大竹棚里,打牌泡茶聊天,享受着阳光。
虽然钓上的只是小鱼,也让游客兴奋了一阵,急忙拍照纪念。
刚钓到的两条大鱼请厨师帮忙,做上几样可口的菜。
大竹棚的不远处,有一座风车,再上去的山梁处,有一座了望楼,加上刚进来时的一架水车,点缀着这里的风景。主人介绍说,将来还要在景区里面摆放些雕塑,让这里的文化味更浓些。
水车
了望楼
走过了望楼,是一处绳索游玩区,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而下方,就是刚才进来的主景区入口的棋牌室,我们是绕了一个圈,一个上午也就结束了。主人介绍说,这座棋牌室将改成小卖部,并恢复成以前供销社的模样。游客在返回时,可以在这里买到各种喜爱的东西,包括景区里展示的各种老行当、民俗手工艺品,甚至于在这里吃过的蔬菜鱼肉鸡鸭等。
缆索游玩区
玩得非常开心的孩子们
午餐是在大竹棚餐厅里的小包间里,主人热情地款待了我们。主人介绍说,这里的蔬菜大部分是自己种的,部分是当地农民定点特供的;鸡与鱼也是自己养的,猪肉是定点饲养的,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果然,那盘鸡味道鲜美有嚼劲,不愧是养了一年的鸡;那条盐闷非洲鲫鱼,肉质细嫩,全无土腥味;而那盘野菜,更是让我回味。主人介绍说,由于建设的时间短,景区里面还不完善,得再过一段时间,逐步把景区的各景点再做补充,以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体验式农庄,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享受到现代与古老的碰撞与交融;既有文化的深邃,又有物质的实在。
餐厅包间里的电灯也是别有特色
午餐结束后,我们又来到养鸡场。在一条山沟里,数百只鸡或在树下歇息,或在山坡上觅食,一只只看上去都很健硕。主人拿出几个鸡蛋说,这些鸡有的已开始下蛋,但这些鸡到处跑,在山上的草丛里做窝,至于在哪里做的窝,根本无法找,只能找到一些在路旁的窝,一天也就只能找到几个蛋。我笑说,也许再过不久,这农庄里将会增加新成员,到时母鸡会带着一群群的小鸡回来的。
山坡上的土鸡。后面从左到右分别是天宝大山的主峰大尖、次峰二尖、三峰三尖。
稍事休息后,主人又带我们到旁边的一处农庄里。庄主老郭说,得益于天宝大山的自然环境优势及科学的管理,这里种的水果,品质非常好,一直供不应求。如果将来开辟出一条通往仙都农庄的路,就可把游客引到这里来,让游客也享受自采自摘的快乐。
篝火晚会上尽情地舞蹈,一天的快乐之旅划上圆满的句号。
一天的行程终于结束了。返程的时候,主人说,景区现在只是初创,但已经有很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了,节假日时一天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来农庄,一些单位也组织员工来此休假。虽然景区与外地已经成熟的景区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如果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加上科学的规划,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目前,漳州市政府已规划建设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域,将在3年内恢复“南山秋色、西浦夕阳、虎渡春潮、龙江夜月、宝峰飞翠、圆峤来青、鹤岭晴烟、丹溪晓日”这些漳州“古八景”。“西”部以五峰农场、天宝农场和天宝林场为核心,该区域植物物种丰富,正积极规划建设漳州植物园。宝峰飞翠是天宝大山的重要景点,凤凰仙都体验式农庄正处于该区域的核心部位,无疑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届时,这个全新的旅游景区,将成为漳州的一张名片。
郑德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
微信号:mlzz321
请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加关注。关注后,您就可进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就可看到我精心编辑的已发上的文章及陆续收到我新的文章与新闻报道。
“美丽漳州”是一个介绍漳州历史、文化与风情的窗口,将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知与您分享。“美丽漳州” 关注新闻热点,关注民生,探索背后的故事,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相信总会有让你喜欢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