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参观长泰坂里知青缘博物馆

标签:
知青上山下乡博物馆历史铭记 |
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参观长泰坂里知青缘博物馆
左为知青书画馆,中为石雕刻及上山的石阶,右为知青缘博物馆。
2016年2月28日,我与翁彬春同到长泰县坂里乡的知青公园,参观了知青缘博物馆。虽然这座知青公园建成已有数年,在漳州引起老知青们的共鸣,我也一直想去看看,但却一直没机会去。此次到访,系因翁彬春等几位老知青,正筹划组织当年上山下乡插队在华安县高安公社邦都大队的老知青们返回“第二故乡”,并打算也在村里他们当年住过的老屋建成一座知青纪念馆。所以,特意前往取经,看看人家是怎样布置的。
知青缘博物馆。
知青缘博物馆里留个影。
石雕刻《铭记》。
知青公园建在坂里乡政府后面的小山上,进入的通道边,一块由华安知青捐赠的大石上,镌刻着“铭记”两字,以此纪念当年一代知青在农村里的非常岁月。通道的另一侧是一座由原先的仓库改造的“知青缘博物馆”。
牛车拉来了记忆。
门窗上的红对联与墙下的犁,对知青来说并不遥远。
这样的厨房对当年的知青来说,只能说是奢望,能有一间不漏雨的小庙住就满足了。
走进知青缘博物馆,一下就把我拉回到那段特殊的年代,那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知青生活。1969年,16岁的我上山下乡到与坂里隔着一座良岗山的长泰岩溪公社田头大队,当了整整7年的知青。博物馆里的那些犁耙箩筐、水桶扁担、打谷机鼓风柜……当年我都曾经用过,虽然时隔近半个世纪,却依然是那么地熟悉。而那雕塑的拉车牛,是那么地健壮,似曾相识,与我当年拉牛车时使唤的那头大黄牛,可说有点像,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把黄牛涂成黑色,变成水牛的颜色了,而且牛绳也绑错了。馆里的那些老照片,那些有关上山下乡的文件、资料,那些当年知青们使用过的物件,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见证。
老照片记录了一代知青的激情与艰辛。
知青缘博物馆里的《上山下乡通知书》。
参观中,不时也有些老知青来了,他们也是特意来看看,为的是重温那段逝去的日子。也有些年轻人来参观,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却不清楚上山下乡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那些旧时农具是如何使用,更不明白当年知青为何要离开城市到这山里来。作为过来人,我告诉了这些年轻人,那是一场无法抗拒的运动,也告知了农具的用途,并用我的相机为他们拍照。
当年收工回来,能有一杯凉开水喝,就是知青的一种享受了。
老知青兴致勃勃地推起磨来。
年轻的游客拿起早期的电话听筒,给历史打个电话。
摆个“文革”时期的造型。
知青缘博物馆边是一片广场,广场的西侧是一个荷花池,木栏曲桥连接着池中的一座亭,如果夏天在此歇凉,品茶赏荷,该是何等的惬意。可惜去时不是夏天,没有了满池翠绿荷花红,只有一些枯干的叶柄,不由有点遗憾。池中有一座石雕刻《明理》,似是一个中空的垫圈切成两片,由一黑一白两种颜色石头雕刻而成,形成强烈的反差,寓意深远。
荷花池中的木栏曲桥与亭。
石雕刻《明理》。
知青书画馆。
广场的北侧是一座知青书画馆,收藏着一些知青的书画作品。广场北侧有《跋涉》、《明理》两座石雕刻,左边是《跋涉》,象征三座山的石头上,布满了深浅不一、有大有小的足印,底下是一只男鞋一只女鞋,寓意着知青的路是多么的艰辛;背面是一篇《题记》——
公元1969年的春天,我们160名20岁左右的知青从漳州、厦门等地来到群山环绕、不通公路的长泰县坂里公社坂新大队上山下乡。
我们落户生产队,住土厝石屋,砍柴割茅草,养猪种自留地,和社员一起出工、挣工分。春天,绵绵阴雨中耕地插秧;夏天,炎炎烈日下抢收抢种;秋天,挑着百余斤稻谷,盘跚在良岗山崎岖小路上;冬天,破薄冰修田筑路,迎寒风垦荒造林。时历“批林批孔”、“揭批四人帮”等运动。
夜以继昼,日月如梭。至1979年,我们陆续离开第二故乡,返城就业、上学……
悠悠岁月,刻骨铭心。我们曾经艰难跋涉过,孜孜探索过,不懈追求过……
是以《跋涉》、《明理》为纪念。
捐资:原长泰县坂里公社坂新大队知青
公元2013年元月立
石雕刻《跋涉》。
石雕刻《跋涉》背后的《题记》。
右侧石雕刻是《耕耘》,雕刻着两头水牛,前面的一头似乎在寻思,后面的一头则正奋力前行,牛的后面有一架犁,寓意着知青的探索与拼搏。
石雕刻《耕耘》。
两座石雕刻中间是一条上山的石台阶,可通到山顶。台阶道上有一亭,可供游人歇息。那些小路都铺上了石板,顺着山势逶迤前伸,路边立着宣传中华道德的文化长栏。再上去到山顶,是一座八角三层的“重文阁”。站在第三层里面,凭栏远望,高耸的良岗山脉群峰层叠,坂里乡盆地尽收眼底;而重文阁下,小山四周种着各种植物,翠竹掩映,樱花怒放,李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
上山的石台阶与亭。
文化长栏。
重文阁。
远眺坂里乡盆地全貌。远处为良岗山脉。
小山上的樱花与石铺小路。
坂里的知青缘博物馆,是知青精神的缩影,记录了一代知青可歌可泣的故事,必将在历史中留下永久的印迹。
郑德鸿 2016/2/29
郑德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
微信号:mlzz321
请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加关注。关注后,您就可进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就可看到我精心编辑的已发上的文章及陆续收到我新的文章与新闻报道。
“美丽漳州”是一个介绍漳州历史、文化与风情的窗口,将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知与您分享。“美丽漳州” 关注新闻热点,关注民生,探索背后的故事,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相信总会有让你喜欢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