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世界最小水上庙漳州进发宫烧王船仪式

标签:
世界最小进发宫烧王船神秘漳州 |
组图:世界最小水上庙 漳州进发宫烧王船仪式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九龙江中山桥与战备大桥间江滨公园边的一艘连家船上,有一座世界上最小最神秘的袖珍级水上庙宇——进发宫。2015年农历九月十三(公历2015年10月25日),进发宫举行一年一度的送王爷回外海烧王船仪式。以前烧王船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直到2010年才公开,但因烧王船的地点在江中的沙洲上,外人无法到现场,女性更是不能去,所以,烧王船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为此,特将进发宫烧王船的过程照片及历史资料发表,与大家分享。
2015年农历九月十三(公历2015年10月25日),进发宫举行一年一度的送王爷回外海烧王船仪式。
道士作法事。
供奉的祭品。
王船启航前船民祭拜。
掷杯筊得到神明同意才能启航。
哪吒鼓乐开道,纸糊的王爷即将上船。
王船抬到一条平板船上。
载着王船驶向江中的沙洲。
王船抬上沙洲。
由王爷确定航向方位。
王船定位。
纸糊的王爷进船入位。
把祭品装进船舱。
船舱装不了的祭品堆在船下。
点燃王船。
王船与祭品在烈火中烧化。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九龙江上,历代就有着许多的连家船。由于船民吃、住、生产都在船上,四处漂泊,船就是他们的家,因此这些船被称为连家船,船民也称为“疍民”,也被形容为“水上吉普赛人”。早期的船民从事着捕鱼、捞蛤子、捞沙及运输,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因为船民船上作业充满危险,为求得平安,船民就在船上供奉神明,以求庇护。
进发宫
安置在船上的进发宫
进发宫是船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庙,有500多年的历史。庙宽90厘米,长85厘米,高88厘米,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庙为精美的木雕刻,屋顶仿琉璃瓦,前后殿屋脊均雕刻二龙抢珠,殿前四根龙柱,正门左右各一狮,围栏也有四小狮。龙柱后面为殿门,均雕刻精美的镂空花纹。前后殿之间有二根立柱,梁架相连。
屋顶仿琉璃瓦。
龙柱。
围栏。正门左右各一狮,围栏也有四小狮。
立柱与梁架结构。
庙里分前后二殿,主殿供奉着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侍童剑童子、九天玄女侍童印童子、玉皇上帝、阎罗天子、关圣大帝、哪吒三太子、池、朱、形、李四位王爷。前殿供奉黑虎将军、土地公,另有蛇神法武爷。与庙同存的宗教仪式哪吒鼓乐,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九月十三的送王船去外海所举行的仪式,是独特的船民文化。该庙信众遍布九龙江流域的芗城区、龙海市、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华安县及部分陆上居民。
主殿供奉的神像与三神位(右上角),下为庙印。
主殿供奉的神像(侧面)。
九天玄女。(高23厘米)
剑童。(高20厘米)
印童。(高20厘米)
虎神黑虎将军与双狮及围栏上的小狮。
蛇神法武爷。有蛇身的是现代重做,只有蛇头的已不知历经多少年了。
九天玄女、玉皇上帝、阎罗天子神位。其中“女”与“皇”字已损毁。
勅封代天巡狩
奉旨。右侧浮雕龙已损毁。
温、康、沙、岳、赵五王爷神位。
法器:代天巡狩奉旨。
这些神像之所以能够历经500年沧桑,留存至今,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今年68岁的郑拾字,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连家船上。他早年以捕鱼为业,1966年进入漳州市麻纺厂当工人。“文革”时期“破四旧”,家家户户都要焚毁神像。身为“红卫兵、赤卫队”的郑拾字与几个船民,冒着极大的风险,把神像暗中转移,数次更换收藏地点,最后掩藏在一艘破旧的小渔船上,并将小渔船搁置在九龙江中的一处无人的沙洲上,让人误以为是一艘废弃的船。在一次洪水时,小渔船翻覆,这些神像因藏在舱内,浮在里面的水上,才没有被水冲走。为了应付当时的“造反派”,他和族人还买了一些木雕神像,公开烧毁,蒙混过关。直到“文革”后国家实行新的宗教政策,这些神像才重见天日。
郑拾字(左)与老船民讲述当年保护神像的过程。
因为船民在历史上曾是社会的底层,无力与陆上人竞争,也因此相对自我封闭,所以,这座庙之前不曾公开。过去祭拜时,这艘庙船开到远离人群的江面,所以知道的人很少。加上以前船民基本上为文盲,历史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文字记载,便得船民文化更加扑朔迷离。
符。
2010年政府开始拆除连家船,让船民上岸定居,这艘庙船也属拆除对象。为了让船民有个祭拜的场所,使这一悠久的船民文化得以传承,船民要求在陆地上建庙,请求政府解决建庙用地,未获批准。也因此,船民只能将进发宫的历史向外公开,希望得到保护,船民文化的层层面纱才得以揭开,烧王船这一神秘的民俗闪亮登台。
2011年农历九月十三烧王船。
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得知一周后江上再也见不到连家船了。出于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我前往拍摄了解情况。随着采访的深入,船民文化的层层面纱才得以揭开,发现这庙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加以保护。
为此,我与《闽南日报》、《漳州广播电视》报、《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漳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连家船及进发宫做了相关的报道,对如何保护这一独特的文化发出呼吁,引起强烈的反响。
经向漳州市政协文史委、漳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芗城区政府、芗城区政协、芗城区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芗城区道教协会反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达成共识,最终确定该庙所在的连家船给予保留。
2011年,进发宫被列为漳州市文物点。2013年,“漳州疍民习俗”被列为第五批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发宫被列为漳州市文物点及“漳州疍民习俗”被列为第五批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牌。
进发宫,一座独特的水上庙,是一张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名片,也将成为一个旅游的亮点。为了让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弘扬,也为了让世界了解这一带有传奇色彩的民俗,现将2015年农历九月十三(公历2015年10月25日),进发宫举行一年一度的送王回外海烧王船仪式照片发布,里面的一些照片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是非常值得一看。
相关媒体报道及文章:
郑德鸿:世界最小水上庙 漳州进发宫 农历九月十三烧王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w1s9.html
《海峡都市报》进发宫送王去外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w0o.html
《闽南日报》九龙江连家船民“烧王船”祈平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w0n.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进发宫“送王船”民俗有望申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vdm.html
漳州电视台:连家船上“进发宫”被列为市挂牌文物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us3.html
《闽南风》杂志
揭密世界最小最神秘的水上庙宇——进发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qjx.html
《海峡都市报》2011年5月6日《“船底尫”仍可安家九龙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xor.html
《海峡导报》:2011年5月6日《最后一艘连家船不上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x67.html
《闽南日报》:2011年5月6日《芗江最后一艘“连家船”被收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x4v.html
郑德鸿:《见证漳州市芗城区连家船成为历史的时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wt3.html
郑德鸿:《震惊!世界最小最神秘的袖珍级水上庙宇——漳州进发宫首次公开面世》(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fik.html
郑德鸿:《震惊!世界最小最神秘的袖珍级水上庙宇——漳州进发宫首次公开面世》(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lg9.html
郑德鸿:《最后的身影——漳州九龙江上的连家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pqe4.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2011年4月6日《连家船,渐渐远去的记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2zd.html
《海峡都市报》:2011年4月6日《神明“船底尫”今后安哪?》
http://mn.nhaidu.com/?action-viewnews-itemid-3013
《闽南日报》:2011年4月6日《三月三 连家船民敬神求平安》
http://mnrbszb.mnrb.net/html/2011-04/06/content_98876.htm
郑德鸿:《漳州市九龙江船民文化亟待抢救与保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boe.html
郑德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
微信号:mlzz321
请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加关注。关注后,您就可进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美丽漳州”,就可看到我精心编辑的已发上的文章及陆续收到我新的文章与新闻报道。
“美丽漳州”是一个介绍漳州历史、文化与风情的窗口,将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知与您分享。“美丽漳州” 关注新闻热点,关注民生,探索背后的故事,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相信总会有让你喜欢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