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行当——传承百年的面煎粿

标签:
面煎祖传康河根文化 |
分类: 漳州老行当 |
漳州老行当——传承百年的面煎粿
在漳州的小吃中,面煎粿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金黄色的油炸皮,深棕色的粿馅,最中间还夹着一层料。轻轻地咬一口,皮脆馅软,味道香甜,吃后口有余香。芗城区大同路北桥市场13号“老康祖传面煎粿”店,今年52岁的康河根,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面煎粿,而他家族做面煎粿的历史,则可上溯百年。
康河根的曾祖父原住新华东路后巷,是制作各式粿类的能手,在那一带很有名气。康河根的祖父承父业,民国时在新华东路卖面煎粿等各式粿类。康河根的父亲康海龙,也是解放初期巷口三家做面煎粿的高手之一。康河根自幼跟随父亲,学得一手好手艺,上世纪80年代在新华东路百货大楼边摆摊,做的面煎粿名闻遐迩,有口皆碑,漳州小有名气的菜市路“阿国面煎粿”店主与修文西路“小郑面煎粿”店主,也是他的徒弟。
面煎粿的原料为地瓜粉、面粉、赤砂糖、桂花露、花生、黑芝麻、冬瓜条。以地瓜粉加水搅拌成浆料做皮,以面粉加赤砂糖水搅拌成浆料做馅,再配上佐料。
面煎粿好吃,而面煎粿的制作过程也令人赏心悦目。做面煎粿最主要的是掌握火候。当平底煎盘里的油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用小木棍把面料浆沾起,然后不停地甩抖,让浆滴溅到盘底。因每次落下的浆都与油接触,做出来的皮非常的酥脆。当皮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再将配好的粿浆倒入,盖上锅盖,改用小火煎。待快熟时关上火,闷上一会再开锅盖,然后在一半的粿面抹上桂花露,撒上花生碎末、黑芝麻、冬瓜碎末,再将另一半用铲子铲开,盖在上面,令人垂涎欲滴的面煎粿就可出锅了。除了做甜的面煎粿,还有做咸的。咸的皮加入虾皮,馅里加春笋、韭菜、蛋丝、虾仁、瘦肉丝,也是吃后难忘。春季漳州民俗吃春卷用的春卷皮,也是康河根的拿手戏。
虽然面煎粿在漳州妇孺皆知,是很受欢迎的小吃,但利润却一直较低,所赚的钱根本租不起较繁华地带的店面,所以康河根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路边摆摊做。路边摆摊风吹日晒,是非常辛苦的,而且随着城市管理的加强,不让摆路边摊,康河根便在北桥市场后面通道租了间只有几平方米的铺面,总算有了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但这铺面毕竟不在大街上,不知道的人还真不好找。好在康河根做了这么多年的面煎粿,吃过的人仍然找上门来。
康河根一直遵循传统做法做面煎粿,口味纯正,深受食客的喜爱,也为他赢得了声誉。在漳州市举办的小吃文化节上,获2012年“十佳风味小吃提名奖”、2013年“最佳特色小吃奖”;2012年3月在台湾省台中市举行的“闽南台中特色庙会”上,获“优胜奖”。
康河根的妻子在漳州糖厂宿舍区也摆了个摊位,售卖现做的面煎粿、面发粿及菜头粿、发粿、粉粿及春卷皮等。如今,康河根的女儿也学会了做面煎粿与面发粿,这康家祖传的美食后继有人。
康河根手机 13859283242
康河根正做面煎粿。
色香味俱佳的甜面煎粿。
色香味俱佳的咸面煎粿。
芗城区大同路北桥市场13号“老康祖传面煎粿”店。
康河根的女儿康秀玲正搅拌面煎粿浆料。
用小木棍把浆料甩溅入煎盘。
锅底铺满了,再倒入点浆料,用木棍摊开,使锅边也沾上浆料。
面煎粿熟了,抹上桂花露,撒上花生碎末、黑芝麻、冬瓜碎末。
把粿从中间切开。
对折后出锅。
切块。
康河根妻子在漳州糖厂宿舍区的摊点。
相关文章: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传承百年的面煎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gdd.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传承百年的面煎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gdx.html
《海峡导报》:漳州面煎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gff.html
《闽南日报》:北桥“老康祖传面煎粿”:传承百年的“古早味”令人回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gjr.html
《海西晨报》:传承百年的面煎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gpi.html
漳州电视台:百年面煎粿 浓浓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