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漳州部分传统手工艺面临消失亟待保护

(2012-07-01 13:22:24)
标签:

传统

手工

老行当

手艺

保护

分类: 漳州老行当

漳州部分传统手工艺面临消失亟待保护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从在市郊莲花池山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开辟这块土地。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式建州置郡,因州治临漳江而称漳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保留有地方历史特色的城市风貌和格局使漳州成为国务院第二批颁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漳州特有的文化景观,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除极少数列入国家保护的项目外,大部分因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消失,残存的也因后继乏人而面临失传。

《漳州广播电视》报2012313日开设“漳州老行当”栏目以来,漳州电视台、《闽南日报》、《海峡导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等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通过媒体报道了14项,分别为:打拳卖膏药、竹器、车木、刻印、打铁、盐卤豆腐、乐器、面料枣、红桶盘、炭精画、钟表修理、竹编、瞧灯、石碑雕刻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手工艺,虽然一些老艺人仍会做,但因年龄均较大,加上产品过时,不再制作。而随着这些老艺人的离去,这些手工艺将永远消失

衡量一个城市的历史价值,除了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更大的内涵表现在传统的文化传承,民间手工艺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民间手工艺具有代代传承的特性,如果没有传承人,消失成为必然。而一但消失,难以复原。国内不乏为复制传统手工艺而花费巨资的案例,但乃难以达到当时的工艺水平。与其将来仅靠传说及资料复制,不如现在趁其尚未灭绝时加以保护,特别是那些已退出市场的品种。

漳州正打造文化古城,但如果没有传统手工艺支撑,必黯然失色。政府应将这些老行当的保护列入日常管理,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诸如给予老艺人一定的资金补贴,以让其能安心授徒,同时要提高那些老艺人的社会地位。政府可以采取提供场所免租金的方式作为对老艺人的补贴,在旧城区开辟老行当一条街,让这些濒临消失的老行当免费入驻。始兴北路(府埕)是老街区里较可行的地点,因其历来就是传统小吃的集中地,而目前基本空置。可一半作为手工艺制作点,一半作为传统小吃点。这样,外地游客来漳州时,就可领略到漳州传统文化的精彩,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以发展旅游业。

传统手工艺目前普遍存在产品款式陈旧,劳动强度大,工艺要求高,销售渠道窄,人员老龄化,收入偏低,后继乏人等现象,加上无力在闹市租场所,知晓的人少,未引起社会关注,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传承人的家人也不愿学,如何走出这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仅靠一家一户,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政府的保护与扶持。同时,要做产品的升级换代,由有能力的教研单位设计出符合现在时代需求的产品,并由有能力的企业加工销售,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这些传统手工艺才会得到传承与发展。要做到让这些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经营活动有利可图,才会吸引其它人学,才不会造成灭绝。

逝者如斯夫!

当一座美丽的新城日新月异,蓬勃兴起时,古老的旧城正悄然退去,渐行渐远。我们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回想起那昔日的风景时,只能从文字与图片里,才能找到那早已不在的风光。手工艺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起,直到永远。

 

                           郑德鸿 2012-7-1

 

 

相关文章

 

《漳州广播电视》报:本报“漳州老行当”栏目受热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a0p.html

 

郑德鸿漳州部分传统手工艺面临消失亟待保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4j9.html

 

向福建《省长信箱》反映《漳州部分传统手工技艺面临消失亟待保护》的回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97h.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春风中的期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a0l.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老行当”唤起我的记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a0m.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再见!“漳州老行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a0n.html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留住手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a0r.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漳州老行当》专栏

 

《漳州广播电视》报:漳州最后的走江湖“打拳卖膏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0rq.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竹器店里话沧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13o.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旋转的车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1e0.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方寸之间印刻春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1m6.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传承百年的打铁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1xw.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豆腐块  大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2gz.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手工制作乐器的独行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2q3.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面粉枣的悠长哨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37m.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婚庆喜事红桶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3fx.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炭精画里的大千世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3nh.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守时”的钟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3ut.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竹编老人的坚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41e.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醮灯照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49i.html

 

《漳州广播电视》报:在石头上镌刻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e4g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