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传记丛刊书画部分目录及简介

(2009-08-07 12:29:37)
标签:

书法

清代传记丛刊

绘画

杂谈

(二)画家传记
今人常将书法家和画家视为一体,然而清人多有分别,对他们各自作出传记,故本书依其类别作出叙述的处理.
《国朝画征录》,《续录》,各三卷,张庚著,蒋泰等校梓.张氏,浙江秀水人,恬淡不以科举为意,以布衣应乾隆博学鸿词科,未中,肆力于诗文与书法,尤好绘画,自成一家.他在长江中下游,中原及北京间的游历期间,"载稿于行笥,凡遇图画之可观者,辄考其人而录之."(《自序》,第71册第81页)开始创作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脱稿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四年(1739年)得友人帮助刻印问世.所写为明末和顺康雍间人,约三百名,有达官贵人,也有遗民,隐士,僧道,闺秀,妓女,详见目录.(【附录39,3页;原书第71册第85页-89页】)著录人物生平事迹和绘画成就,特点,且对此两点并重,如卷下《释性洁》,《道颠道人》,《闺秀王端淑》,《续录》卷上之《高凤翰》,《虞景星》等.(【附录40,2页;第71册第160页,第185页】)王端淑能诗,工花草画,力辞清廷之征召;黄媛介工诗赋,擅长山水画,不嫁名士张溥,并能预言其亡;虞某某不但长于画松,且善于品画,欲改张庚的画而不可得.都写得有血有肉.所提供的在当时认为的奇人,畸人资料,弥足珍贵.此书原刻本外,收入《画史丛书》,《清代传记丛刊》.
《国朝院画录》,上下两卷,胡敬辑.胡氏,进士出身,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另作有《崇雅堂文集》.所谓"院画",指画院之作.清廷设有画院,备有专官,绘画国家武功,要事,重大庆典,帮助皇帝鉴赏历代名画.此书为官修,成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专门记载供奉内廷的画师的生平及其画事活动,不涉及院外画家的历史.所写人物四十一位,有焦秉贞,冷枚等人.每个人物的生平比较简约,而详于画事活动,如卷上黄应谌传,焦秉贞传,对前者说明其简历,交代他创作《阅武画稿》,对后者,重点叙述其与康熙帝论董其昌的《池上篇》画,并由此讨论中国与西洋画法的不同.(【附录41,1页.《清代传记丛刊》本,第71册第225页】)此书有胡氏三种本,另收入《画史丛书》和《清代传记丛刊》.
《国朝画识》,《墨香居画识》,冯金伯著.作者从过军,做过小的学官--句容训导,精力用于诗古文词和书画的研究,特别是对绘画,幼年即"有志画学",后来"日事翰墨,未尝少倦",极力追求画艺的精进.(见《国朝画识自序》,第71册第351页)《国朝画识》成于乾嘉之际,由清代一流学者钱大昕作序于嘉庆二年(1797年).全书正编十七卷,补编二卷,书写清朝建国以来一百四十年间的七百七十余位画家的历史,其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以前的画家传记.其叙述对象,包括社会各种类型的人物,社会名流而外,三教九流中之有绘画成就者亦不遗漏.写作前冯氏搜集了大量素材,写时注明资料出处,如卷7顾正阳传,即据《松陵诗征传》,袁质中《朴庵稿》写成,并作了说明.《墨香居画识》,十卷,是冯氏将历年积累的关于画家的札记汇编而成.写法上与前书不同的是不再注明资料来源,但均有来历,并写明自身的感受,如卷六章逸传,程贞白传,叙述他们的为人作风,绘画成就外,感叹他们的享年不永.(【附录42,1页.第72册第256页】)冯氏著述严谨,书成,恐有差误而不立即出版,后始刻印,并见于《清代传记丛刊》之中.
《墨林今话》,十八卷,《续编》一卷,蒋宝龄著,成于咸丰元年(1851年).蒋氏,常州人,布衣终身,致力于诗画,所画山水高逸古俊.在内容方面继承张庚《国朝画征录》,因张书写的是清初人,蒋氏续之,写乾嘉道三朝的画家,兼及这些画家的诗歌成就.如卷6骆绮兰传,写其身世:寡居,吟诗,师从袁枚,喜画兰,"以寄孤清之致".(【附录43,1页.第73册第176页】)
又如同卷石廷辉传写道:"吴县石廷辉,号云根,又号铁华岩客.能诗善书,工草虫花鸟,为吴补斋入室弟子.尝以遗笔画斗蟋蟀图,略具形似,而生态俨然,怒气勃勃,跃出纸上,观者叹绝.其他点缀动物,无不神韵天成.非灵气在腕,曷能臻此.曾一北上,未几返,作诗甚多.年四十二遽殁,稿皆散佚,仅得其自题《牡丹》一绝,云:'画家支派与谁评,千古风流付管城.我学牡丹求粉本,瓣香几度荐花神'.子砚香,名馥,邑诸生,亦善画."(《清代传记丛刊》本,第73册第173页.)叙其所画之蟋蟀图神态毕现,文字写得非常生动.此书初刻于咸丰初年,后有《清代传记丛刊》本.
《清画家诗史》,二十卷,李浚之著.此书比《墨林今话》更明确地将诗人和画家联在一起,将人物的诗画并论,盖因"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许多文人是将二者融为一炉.作者有鉴于此,着意于题画诗,自幼迄老而不中辍,写书,四易其稿,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十五年后的1930年刊刻竣工,诚属不易.此书写法,以人为单元,一人一传并题画诗;人,述其生平及绘画特长,如蕴端传,见附文.(【附录44,1页.第75第478页】)清末民初教育家严修致函李氏,谓此书"别开生面",允系定评.(见《清代传记丛刊》本,第75册第100页.)此书在原刻本外,有《清代传记丛刊》本.
《清代画史增编》,三十七卷,《补编》一卷,盛叔清著,成于1922年.著者纂写对象定为有清一代画家,即使清亡后仍健在的人,只要已有定评的画家亦行立传;有的人学术成就在其他方面,在画界也有所建树的,概行收入;满人及皇帝,蒙古人亦不遗弃,所以写作范围较广.其写法一本于简明,而不同于《墨林今话》的详细.书中所要介绍的是传主的姓氏,里居,科第,官阶,学术贡献,收藏绘画和鉴定及其著作,其他事业与交游,则不作说明.编排方法,按姓氏的音韵为先后,以姓为单位,首列画家,其次是同姓道家,女士.关于这类编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详见作者的《例言》.此书利用前人画史的成果,更从文集,笔记,方志中广泛征集资料,并将引用之处一一注明,如高简,高层云,高元美等传,见传文.(【附录45,1页.第78册第245页】)高层云的传文不过一百五十余字,却是综合七部著作的材料写出来的,所以行文虽简,但涵盖内容不少.此书有原刻本,并被收入《清代传记丛刊》.
《清代画史补录》,四卷,江铭忠撰.江氏幼耽书画,壮而从军,但军书旁舞之中,不忘画事,仍事研究,于1922年写出有清一代画家一千二百余人的传记,与前述《清代画史增编》成于同年,实乃清代画家史的幸事.其编排法也是按韵分姓.在清代,画史对于宗室王公画家都是特别对待,编排在卷首,以示崇敬,江氏认为若仍照旧,"不适现世潮流",不再给予特殊地位,完全依姓氏排列.(见《清代画史补录例言》)所写内容亦从简明原则,并注资料出处,如卷4僧竹禅传:"俗姓王,受戒北京某寺,曾云游上海,广东,工书善画,人物竹石俱苍劲有致,寻丈大幅尤见魄力,间作山水,寥寥数笔,有云林逸趣,题画亦多佳句(《韬养斋笔记》)."(《清代传记丛刊》本,第79册第223页.)此书版本有原刊本和《清代传记丛刊》本.
《八旗画录》,六卷,李放著,1919年成书.李氏,别著《畿辅书录》二卷,《畿辅画录》五卷,《八旗书录》三卷.原名充国,清末度支部员外郎,看到名画中十分之三出自旗人之手,认为紫琼,瑶华等王公的粉绘,莽古立的写真,高其佩的指墨画,"非汉人所能及",故写此书(《自叙》,《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0册第415页).专写旗人画家的小传,作者自写之外,主要辑录前人的文字,如闺秀卢元素传:"字鸜云,别号静香居士,其先长白人,随父居江南,归钱塘钱东."以下则是引《墨香居画识》和《墨林今画》的文字.(见《清代传记丛刊》版第80册第463页.)
《岭南画征略》,十二卷,广东番禺人汪兆镛著于1927年.汪氏另有《碑传集三编》,是留心于人物传记的作家.他在《叙例》中说,广东士大夫以文章气节在历史上留名的很多,此书"在以人存画",但不限于丹青,对专家的逸事遗闻亦多所采录.国画家为记录对象,西洋画法的作家不在收录范围.写法上,每人先载仕宦履历,著述,然后是关于绘画的事迹.
跨越朝代的画家传记著作,有涉及清人而不应当遗漏的,这里不妨一叙.《历代画史汇传》,七十二卷,彭蕴璨著,有光绪8年(1882年)扫叶山房版,1922年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本.彭氏"生有画癖,家藏名迹甚伙,……暇日集古今画家著其生平事迹,汇成一书."(石韫玉《序》)全书著录七千五百余人,采取依韵按朝代编排的办法.书写人物包括周代至清代,写到清朝人物,则云"国朝"某某.书中的清朝人,大约占到一半,如卷五十五记录邵姓画家,清朝以前的十七人,清代十八人;又如同卷谢姓,清代以前三十人,清朝二十二人.所以寻找清代画家的传记不要忘记这部跨时代的作品.他的传记内容简单,但是注明资料来源.如卷五十四戴瑛传:"字柳泉,济宁人,官广东乐丰知县.山水法梅道人,得其沉雄古逸之风.(《剑光楼笔记》)"
《历代画史汇传补编》,四卷,吴心谷撰,1929年成书,1943年北平京城印书局出版.著者自序云,"前人所不及知与近人之可称述者悉著于编".此书除有极个别的明末人,皆为清人,是清代画家传记专集.内容相当简约,如卷四路德传:"字润生,号鹭洲,陕西周至人,嘉庆进士,官户部主事.精八股,工山水,得倪黄高致."(见1943年版)
上述诸书之外,关于清代画家的著作还很多,下面只作简单的交代,而且都是根据《清代传记丛刊》的版本进行的,换句话说,下述各书均有《清代传记丛刊》版.
《国朝画家书小传》,四卷,清人叶铭撰.传主多为清朝前期人,所写多能抓住人物特点,如王树谷传云:"字原丰,号无我,又号鹿公,别字恬叟,又自号文外布衣,仁和人,题其所居曰'栗园'.工人物,笔法出于陈洪绶,而得其清隐,所谓善学柳下惠也.衣纹秀劲,设色古雅.一时工人物者,无能出其右也.其图章有慈竹君笨由一笑先生."(《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1册第438页.)初有西泠印社版.
《画林新咏》三卷,《补遗》一卷,清人陈文述著.写法上夹叙夹议,颇有意味,如卷一写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罗两峰,名聘,甘泉人.学画于金寿门,称入室弟子.尤精人物.自知前世为花之寺僧,目能视鬼,所作《鬼趣图》,海内题咏者数百家,游戏之作,尚非佳构,余谓不若写仙趣乃佳耳.寿门画派,古未有花之寺僧,今亦无曹衣吴带,俱精绝俗眼,空惊《鬼趣图》."(《清代传记丛刊》本,第79第460页.)此书初有吴氏聚珍版.
《画友录》,一卷,黄钺撰.黄氏,乾隆进士,嘉庆礼部尚书,善书画,著述时颇具感情,并多方考订史事,求为信史,如写陆据德传,即是如此.此书别有《画史丛书》本.
清画传辑佚三种》,洪业集辑并校注.燕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画人备考》八种,写清人画家一千一百余人小传,不署撰辑人姓氏,然每传下注明抄录书名,即为《画征录》,《国朝画识》诸书,多有刻本,不过洪业检出一些传,出自《读画辑略》,《读画随笔》和《画人补遗》三书,因为这三部书没有刊本,故予辑校印行,此三书共有画家传记三百七十三份,均为顺康雍乾人,详见洪业《序》.这些传记亦颇有内容,如《读画辑略》所载易祖 传:"字淑南,号啸溪,湖北黄州人.性豪俊,广交游,以书画受知于慎邸.山水法元四家,笔整气厚,望而知为文人作.花鸟皆有法度,且眼明手快,终日间,可能十余幅,奇情异趣,变幻莫穷.以书馆议叙,选江西主薄,寻丁内艰,复馆于慎邸.御制《乐善堂集》中有《赐题易祖 花卉诗》."(见《清代传记丛刊》本,第79册第290页.)
《画家知希录》,九卷,李放撰.李氏认为有些画家之行迹,"可谓画苑之嘉谈,艺林之盛事",但画史未载,鲜为人知,是以把他们写出来,并以此作书题.(《自序》,见《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1册第5页.)所记内容简略,且录自前人之作,但注明出处,如卷五任有刚传:"字无欲,平原人,官太原同知.山水苍秀,入宋人之室.弟子葛中谷传其术,每能乱真,以'山中人小印'别之.(《山左诗抄》)"(第81册第144页)有《辽海丛书》等版本.
(三)书法家传记
书法和绘画虽为二途,但习作者往往兼具二艺,前述画家传记集中,也有很多书家的历史.这里绍述关于书法家传记文献,其实也有论到画家的,并及于印章艺人的著述.书人传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写人物的生平事迹甚为简略,而详于评论书法:"或论体法,或溯流派,或记收藏,或述闻见,或事考证而发为题跋,或矜赏鉴而标为品第,然皆主于书迹而书人附见焉."(马宗霍:《书林藻鉴凡例》,其书详后)它们都有《清代传记丛刊》印本,以下不再一一指明.
《皇清书史》,三十二卷,卷首,末各一卷,李放著,1924年成书.李氏即刚刚说过的《画家知希录》的作者,他对字学,同样作过研究.在著录范围方面,较严格地区分书家和画家,为避免卷帙浩繁,只收"书胜于画,及素有书名而画传未详者","其余概不滥采",即不收以画著名的人;善于篆刻的人亦有善书的,因已另有专著,也不予著录;只以馆阁体见长的人,系"干禄者流",不为艺术,也不考虑.编排上按姓氏音韵,每姓中以其人时代先后为序,遵照传统作法将御制墨翰置于弁首,设卷末,缙绅平民以外的书家,外国人,姓名不清的人,满文书家均归入此类.(见《皇清书史叙列》)其取材范围较广,多为诗文集,方志和笔记,并作每人传下注明资料来源.卷末写有太监,工匠,吏役,童仆,游民,优伶等类人物的传记,特附录于下,以见一斑下层社会善书者的情况.(【附录46,4页.《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4册第552页-第559页.】)此书是有清一代书家的简略传记汇集,可备一般查检之用.
《皇朝书人辑略》,十二卷,震钧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金陵刊本.作者认为"文艺固由一代之功令推激而成,书道所系亦重矣哉".此书作于前述《皇清书史》之前,觉得清代书人多,而绍述无,故从事编辑.(《国朝书人辑略叙》)写法上,先籍贯,次官职功名,然后是书法成就即诸家论述,所以能把书家历史勾勒出来,如卷九程荃传,见附录.(【附录47,1页.《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5册第612页】).所辑的传主资料并不多,然以程荃传讲,汇集了两种文献材料,所以此书实际是传记素材汇编.
《书林藻鉴·清代篇》,马宗霍编,1934年成书.作者看到敦煌文书为西方人所研究,日本人写出《书道大全》,中国人不应当不研究自己的文化,立志写出此书.(《书林藻鉴序》)这部书为书家通史,上起汉代,下至清末,依朝代分段,内分帝王,诸家,方外,闺阁诸类.每卷之前作有绪论,叙说书体之变迁,书法之升降,书家之派别.其第十二卷为清代书人专卷,《清代传记丛刊》选印这一卷,使之独立成书.此书详于引据,资料颇为丰富,如曾熙传,见传文.(【附录48,3页.《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6册第262页-第266页】)
《国朝书画家笔录》,四卷,窦镇著.作者为晚清人,写清朝书画家史,依朝年为顺序,或人自一传,或同地方,同时代,同类人写于一起,然每人都有所交代,且于名下书明"工画",或"工书",或"工书画",鲜明显示人物的特点,如卷四《孙其业,姚坤寿》云:"孙其业,姚坤寿,工书画.孙其业,字梅庵,金匮人,诸生,五品衔浙江补用巡检,性温厚和平,举动风流潇洒,工书,摹仿赵松雪维妙维肖,所书匾联甚多,兼工山水.同邑姚坤寿,原名奎藻,字筱湘,廪贡生,工小楷,兼善花卉."(《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2册第451页)
《续印人传》,八卷,汪启淑撰.汪氏,居杭州,家富藏书,乾隆朝修《四库全书》,献书六百余种,自著书数种.此书叙事较为详明,且有细节,比如卷四《吴晋传》,述其屡扑于童子试而嗜好金石之文,亲友劝往京中参与四库全书馆事,以病力辞,而著有《分类印谱》,《知止草堂印存》.(【《清代传记丛刊》,第86册第428页】)卷八《释明中传》,写其与雍乾两帝的际遇,既可明了这三个人的历史,也提供清朝佛教政策的史料,详见传文.(【附录49,1页;《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6册第489页-第49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