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听雨
(2013-10-05 18:24:28) 
 
离家不久,但在大城市那种永远的汽车尾气中,天天想逃离。赶在中秋回安仁来,有雨,看不见月亮。
这是我20年来第一次在乡下以过一个安静的中秋。
3年前中秋的时候,一人住在看不见人影的小区里,望着羞答答的月亮,在博客上写了一句“今夜,我的月不圆”,让很多人好一阵猜想。接下来的中秋,似乎就没什么印象了,主要是没有月亮。这是川西坝子的特点,8、9月,还在雨季。
我喜欢下雨,特别是四川的雨。
进城读书的时候,从借来的一本唐诗中,读到了那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记得当时就痴了。
出发的时候就有雨,打车从市区直奔安仁,特地告诉司机,沿着老安仁公路一路回去。司机是本地人,他熟悉那条穿越乡间的道路。雨滴打在车窗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雨雾,眼前的世界就朦胧起来。
有人说,当真实被过度呈现的时候,就渴望些许的朦胧,就产生了距离,而距离导致美感。无论世事还是爱情。
 
在场口停车,扔掉伞,从穿越蒙蒙细雨,走到租住的小楼。
虽然是过节,秋雨让街道显得一场清静。很多店铺都关着门,开着门的几家,也只看见主人在店铺里呆着。穿越这种湿漉漉的街道,想起了那句话——让时间停止。
对于一个有太多流浪经历的人,或许,这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门口有一丛三角梅,几株南瓜,一片芋头。雨滴打在叶子上,三角梅是噗噗声,南瓜叶是嘭嘭声,最妙的是芋头,清脆的砰砰之后,晶莹的水珠在叶面滚来滚去,最后滑溜溜地坠落,声音此起彼伏,这片小世界就灵动起来。
但这还不算最妙的。
距住所2公里外,有一所著名的大宅子——刘文辉公馆。这个曾经的西康省主席的院子,系其哥哥、也就是日后闻名全国的大地主刘文彩给建的。但宅子刚建好不久,解放军就入川了,无论是刘文彩还是刘文辉,都没有在这个院子里长住。公馆的通道右侧,有一处别致的花园,花园的角落里,种着一簇芭蕉,隐隐约约地掩着从院子直通花园的侧门。一条青砖小径,曲曲弯弯地从芭蕉丛中转出来,将花园一分为三。于是就想起了那个词“曲径通幽处”。但我显然是俗人,每每这时候我就想,如果小径的深处,如果有一个美人儿,该是何等的情调啊,据说,这是中国古典式园林的精髓所在。
在雨中游刘文辉公馆,这处芭蕉丛是一定要去的。
坐在廊前,泡一杯竹叶青,然后看长长的芭蕉叶在风雨中摇曳,雨滴打在芭蕉叶上,噼啪作响,雨大时,叮叮咚咚,似万马奔腾、雨小时,滴滴答答,如情人离泪、再加上假山下水池里的水花多多,似乎涵盖了所有的音符。然后思绪就跑马,想起公馆主人的风云人生,金戈铁马,都已随这雨打风吹去。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