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安阳“曹操墓”有可能是真的,但,他们的做法,实在太急切了点。
这让我想起了陕西周老虎风波中,陕西林业厅无数次的诅咒发誓——经过权威专家详细论证过的……
这两天,考古界的专家和一些学者对掐,如考古队长四处灭火,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称“曹操时代没有墓志铭”,不料立即就被人戳穿……究竟谁对谁错,看热闹的老百姓只有糊涂的份。老百姓多年来,
也就一直这样糊涂过来了,不在乎多一个曹操。
根据若干惯例,最后的结果多半就是权力人士一锤定音。当然也是在幕后。
华南虎丑闻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别相信中国的官员和所谓的专家。哪怕是仅仅在600元红包的面前,他们也可以将学术的程序和精神丢到九霄云外。
记得很久前看过《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标题我忘记了,但大意归纳起来为“呼唤专家的良心”。很有同感。曾经很多大学教授门闲聊时发现,不求实的风气,大学里远比社会上严重。投机钻营者平步青云,要项目有项目,要经费有经费。善良淘汰机制的盛行,学官为非作歹,嚣张地横行于象牙塔内外,借象牙塔的名号,与官员、商人互换有无。四川某大学的文新学院院长和其妻手下的博士研究生,大多系在职实权人士。其本人因此权倾一方,神通广大,被称学生们称为“教父”。
小砖家们为600元折腰,而教父们呢?他们利用贱卖资源换来官员门生群,再利用门生群编织庞大的关系网,让其成为那些动辄百万,千万,上亿的项目经费的主宰。嘴巴上全是主义,骨子里全是生意。学问是什么,已经少有人在乎了。
在中国,科研项目经费“三三分成”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跑项目的,分得三分之一。审批部门回扣三分之一,剩余的,再层层分赃,到最后能用到项目上有多少,非傻子们自己用脚想去!
于是,专家变砖家,教授变叫兽。
砖家说,发现了曹操墓,我还敢相信你?中国社科院砖家又说,经过了仔细论证,绝对是曹操墓!丫的,你不说社科院还好,一说我更不敢信了!没见社科院2009年年底出笼的《中国军力世界第二》的白皮书吗?连中国军力评估都敢作假,何况一个死人骨头?
河南为什么急于宣布曹操墓?圈内人士告诉我,先不说究竟是不是曹操墓,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我们只讨论他们的基本程序,这个程序本身就很不严谨。1
是地方政府急。在三国演义深深扎根整个社会的中国,圈定了曹操墓,相当于一个金饭碗直接砸在了头上。
2,地方政府急是没有用的,他们必须要学术的标签。政府搭台,文博部门唱戏。
3,文博部门,在各地其实并非受宠的部门。通俗地说,除了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四川成都武侯祠,大多数文博机构年年需要输血,是一个永远填不饱的无底洞。很多文保部门连稀饭都吃不饱。但一旦挖到了一个高等级的墓,如曹操墓,政府根据自己的需要,大笔经费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发掘组需要更高的权威的标签,而这些有标签的人,也希望参与到其中,分一杯羹。各取所需,相互取暖!仅此而已。在这种背景下,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让没有直接证据的曹操墓变的更“真”,以至于闹出了DNA鉴定曹操的笑话。
4,其实,从DNA鉴定说就能看出,这里面的很多专家比较幽默,甚至到了不顾基本逻辑关系的地步。先不说这个来历可疑的头盖骨从技术上能不能鉴定出来,他们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需要将曹操从墓地里喊醒,让他指认谁才是他的儿子,孙子,曾孙,曾曾孙……即便如此,在1790年的生命接龙中,万一其中的一个孙子系三代单传又遭遇不育不孕,或者孙媳妇起夜时不小心上错了船,宝马无意中插上了奔驰的头,DNA咋办?
这不是没有可能。曹操有个被阉割掉的爷爷就证明,这种错位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看来,有没有技术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用科学的名义,将这出戏剧表演得像一些,更像一些。
其实,官员和专家们沦为自说自话的境地,有点悲哀。尽管他们会因此得到大笔的钞票。如果真到了某一天,观众已经失去了耐心,他们连这个骗饭吃的阵地没有了,我很担心这些砖家们能否有登三轮车养活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