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沙群岛巡航日记1 2009-04-16 22:04

(2009-06-19 04:26:34)
标签:

杂谈

 15日中午,经过精心准备和10天焦躁不安的等待,我们终于登上了渔政311船。目的地,西沙。

      在繁忙的珠江上航行,311显得那样的笨重。龙困浅滩?

  http://img.bimg.126.net/photo/LlMvu6oWbRQMclalEi67Ww==/578149602165210638.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xgNcvjGFCTP0PmWMAV5tFw==/578149602165210639.jpg

      15日下午6时许,311终于驶出了珠江口,进入外海。船长林吉要告诉我们,左边是深圳,右边是珠海,伶仃岛之外就是香港,一架架准备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的飞机,从我们头顶掠过,向跑道而去。我们编外队员十分兴奋,但船员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才开始真正的大海之旅,当心晕船。

http://img.bimg.126.net/photo/Dr0nbx0Cwwt1144xZilnOQ==/4259842297539652279.jpg
    天不怕地不怕,但想到自己有可能吐得一塌糊涂,还是有些紧张。但船员脸上那怪异的笑容让我隐约觉得,不至于那样恐怖吧,可能是他们的一种心理战而已。http://img.bimg.126.net/photo/19kl4PJ_RWgC97xnEVrIfQ==/4259842297539652280.jpg
    初期没有头绪的兴奋过去后,我们终于可以在漫长的旅途中,仔细解剖这个传说中的船。体重达200多斤的船长林老大坐驾驶舱的高脚凳上,一边瞭望,一边发号施令。态度从容不迫。这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浩瀚大海上,任我驰骋。一路狂奔?老蔡笑了:“大海是有些时候是可爱,但对于船员来说,有时候很烦的啦,没那么浪漫。”

http://img.bimg.126.net/photo/fpOWOBZTqFFHZ-EYh_cqPA==/4522176975834861070.jpg
    和我们印象中的场面不同,311的海图摆在驾驶舱内,但没有一个船员操作平行尺在上面作业,它早已经被电子航海图所代替。在一个小的显示屏上,一条红色的线从新洲基地一路延伸到我们的目的地西沙,林老大说,那就是航线。旁边一条与红线基本重叠的黑色线路,就是我们航行的路线。不完全重叠的原因,是航道上船只很多,我们在航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规避其他船只。电子航海图上详细地标明了航道上的水深和每一个浅滩,连几十年前遗留在深海里没有爆炸的炸弹,也被清晰地显示出来,过往的船只,可以轻易避开。在旁边的仪器上,一台卫星定位和识别装置,可以识别出周边的船只的船名和距离,航行状态。http://img.bimg.126.net/photo/KwECe4v_AbERrL6_sqxC7Q==/4522176975834861071.jpg
    尽管311看上去已经被各种高技术电子设备武装到牙齿,但它的安全航行依然身系在船长和每一个操作手身上。为了确保安全,除了船上的三大长(船长、教导员、轮机长)渔政总队还派出了总队的刘晓东处长随船督察。
      船上大多数人都是海军退伍军人。他们说,自己是从军舰,直接转到了民用船上,干的都是老本行。而从民间招来的船员,时间一场,也融进了这个集体。在这些人中间,有一种无处不在的默契。你刚一端杯子,另外的人就把水壶抓到了手里,等着递给你。原因很简单,311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保持这个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需要非常默契的配合。而这个船只一动,就是一个巨大的烧钱机器。每天仅仅需要的燃油费就高达19万元。渔政的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马达一启动,就象一个人坐在船边,不断地向海里丢百元大钞。http://img.bimg.126.net/photo/jW-2PUDLBJwVJEHghXmbFQ==/4522176975834861072.jpg

    老大

    年近50的船长林老大是渔政的老资格船长,他航海30年,干过从水手到船长中的所有的岗位,也担任过南海区渔政所有执法船的船长。他笑称,他是被刘晓东处长给骗到311船上来的。当初311改装结束后,刘处长只是叫他这个专业尖子来对311船员进行培训,不料一培训就发现上船容易下船难,自己给弄成了船长。
  http://img.bimg.126.net/photo/uzNIpZ7K4zQpn7vfkPrEWg==/4522176975834861073.jpg
       船长不善言谈,身躯庞大,一上船就心无旁骛,一心开船。用他的话说,一上了船,船上的几十号人的身家性命,都系在了身上,海上有句人人都知道的老话,跑马行船三分险,担子之重,不言而喻。这一点,很快就得到了印证。这队绝配合作得天衣无缝。
    驾驶舱后,就是311的耳朵。船上的电报室。尽管那种滴滴嗒嗒式的联络方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使用卫星系统武装的311,也需要专职的人与总部和前方保持着联络。
         船长说,这是顺浪,顺风,浪头只是打在船尾上,已经是风平浪静的时候了。
    晚上,在漆黑的大海上,311航行就靠电子航海图和雷达指引。尽管如此,船长一动不动地站在驾驶室,瞭望了黑漆漆的海面。他可以轻易地判断出远方星星点点的灯光,判断出别的船只的距离。这一招让很多船员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服不行啊。也正式因为专业上的一流,他在船上有绝对的威信。

    16日的凌晨,海上下起了雨,并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视界不好。风向转成了顶头风,海面山泛了大片的白头浪。海上有个最基本的判断,只要有白头浪,风力就在4级以上。船长林老大站在驾驶室的窗前度过了一个不眠的瞭望之夜。教导员说,船长有个习惯,到了晚上,他都亲自值班,几十条人命和上亿的资产系于一身,安全第一。
    16日凌晨4时,海上的风越来越大。船舷外,白浪滚滚。船只摇晃厉害起来。但所有的船员似乎都没有感觉。到了凌晨5时许,风力达到了8级左右,船体跳着摇摆舞顶风前进,同宿舍的船员告诉我,小船怕浪,大船怕涌。有点浪,不算厉害。自豪的是,尽管有一点不适导致失眠,但晕船与我擦肩而过。似乎这一瞬间,感觉自己成了真正的船员。

    
    311上是一个很开明的地方。没有民间船只那么多语言上的禁忌。但我注意到,只要说了家和爱情,话题就有些无奈。

    大多数时候,船上只有的清一色的男性。更大的问题是,他们身后的家庭,往往是危机四伏。这是个很尴尬的话题。
   出海航行,只是任务中最平常的一项。而在南沙守礁,才是一个最艰辛的任务。渔政总队100多号人,轮流转。每个人每年都要在遥远的南沙美济礁上,度过几十天,甚至是几个月。
    25岁的广东小伙子小黄还是单身,他说不敢找对象。随船的渔政员李飞球补充说,美济礁路途遥远,仅仅是在路上就要10天甚至更长,他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几个月的守礁任务结束回来,女朋友就飞了。他们在家时间很少,钞票不多,大多数人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很多人还只是聘用人员,通俗地说,就是民工,谁愿意跟他们?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
    在礁盘上,整天只能看见大海和天空,和关紧闭差不多。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下,时间长了,年轻人都长白发,有的人甚至丢了肾脏。

   在船上,我们见到了四川广汉的助理管轮老杨,2008年7月就前往美济礁守礁,一直到9月才回家陪父亲。他耗尽了自己当兵16年的20万退伍费为父亲治病以尽孝道,还欠下了大量的债务。目前,每个月都要用不足2000元的稿子还债。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了,船到三亚后,一些受命登船的编外队员来了,我试图在编外队员中为我的老乡发起捐助,但很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无人响应。从那一刻起,我对这些后来的,具有相当级别的编外队员有着深深的厌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