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原创】波罗的海三国系列之五

(2011-11-06 14:05:49)
标签:

旅游胜地

波罗的海

立陶宛

维尔纽斯

追寻藏羚羊

分类: 漫游世界

   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古城—立陶宛维尔纽斯  

Vilnius of Lithuania, Europe's Largest Baroque Old Town

http://s16/middle/5448404agb10725907faf&690

图一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立陶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海港、维尔纽斯县的首府、欧洲最大的古城之一、离欧洲大陆地理中心点最近的大都市( 26公里)、2009年欧洲文化之都,曾是立陶宛大公国的政治、文化和地理中心,被誉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北方的雅典、小罗马。

 

http://s5/middle/5448404agb10725ebfca4&690

     图二、圣安娜教堂

    建于1581年,哥特式建筑,高22米,宽10米。全部用红砖砌成,仅教堂外墙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砖。圣安娜教堂是维尔纽斯市最著名的教堂,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苑中的明珠


http://s12/middle/5448404agb1072652f77b&690

    图三、维尔纽斯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Vilnius

    始建于1251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罗马天主教教堂、立陶宛天主教精神生活的中心。许多立陶宛和波兰的名人安葬在这里,包括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Vytautas)及夫人安娜(Anna)、亚盖隆王朝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亚盖隆(Alexander Jagiellon)等。苏联统治时期,大教堂变成了仓库,后来用作艺术展厅;1985年举行弥撒庆典,1989年恢复为天主教堂。

http://s2/middle/5448404agb10727b20501&690     图四、维尔纽斯大教堂

    内有40多幅16-19世纪的艺术作品。在修复大教堂期间,发现了1387年教堂的遗址和一幅14世纪末的湿壁画,这是目前为止立陶宛最古老的湿壁画;还发现了立陶宛历史上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国王明道加斯(Mindaugas1253年加冕)统治期间铺设的地板和异教圣堂的祭台。


http://s15/middle/5448404agb10727ef05fe&690    图五、维尔纽斯大教堂

    教堂建成后,历经1419年、1530年和1610年大火的毁坏、1655年战火的摧毁,多次重建和修复。最后一次重建是1779-1801年;最后一次修复是2006-2008年。

 

http://s2/middle/5448404agb10728878f41&690

 图六、维尔纽斯大教堂内部的穹顶

 

http://s6/middle/5448404agb107293ea675&690     图七、立陶宛大公盖迪米纳斯(Grand Duke Gediminas1275-1341)雕像

    位于主教堂广场,19969月落成。1316年盖迪米纳斯成为立陶宛大公,直至去世。1323年,盖迪米纳斯建立了维尔纽斯。传说,维尔纽斯的建立来自立陶宛大公盖迪米纳斯的一个清梦。这座雕像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揭示了维尔纽斯的历史渊源。

维尔纽斯位于维尔尼亚河(Vilnia River)和内里斯河(Neris River)的汇合处,由维尔尼亚河而得名。维尔纽斯(Vilnius),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其中立陶宛族52.8%,波兰族19.2%,占俄罗斯族占19.2% %,白俄罗斯族占4.8%,犹太族占0.7%,其他3.3%

 

http://s7/middle/5448404agb107299a3216&690

    图八、圣卡西米尔教堂(St. Casimir's Church)

    是维尔纽斯最漂亮的巴洛克风格教堂之一,同时兼有哥特式和文艺复兴的特色。这座教堂是在吸收罗马十一座耶稣教堂风格的基础上建造的。教堂始建于1604年,1635年完工,1655年遭受大火的蹂躏,1707年和1749年又遭受两次火灾。1749-1755年,由立陶宛著名建筑师、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托马斯·热布罗夫斯基(Thomas Zebrowski)牵头重建。先后被法国、德国和苏联挪作他用。1864-1868年由建筑师基亚金(N. Chiagin)负责重建,教堂正面装饰成新巴洛克风格。1925年由建筑师扬·博罗夫斯基Jan Borovski)负责修复。1949年被苏联关闭,1963年作为无神论博物馆。1988年归还罗马天主教会。经过整修,教堂于1991年恢复宗教活动。


 

http://s7/middle/5448404agb1072a1458d6&690

 图九、黎明门,建于1522年,是古城防御墙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城门。

    维尔纽斯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有74个居民区、70条街道、1487座建筑。尽管维尔纽斯以巴洛克风格城市著称,但这里也有许多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和其他风格的建筑。199412月,老城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http://s14/middle/5448404agb1072a420f9d&690     图十、总统府

    建于14世纪,是维尔纽斯首任大主教安杰伊·亚斯琴别克Andrzej Jastrzębiec)的行宫,后来成为沙皇统治者的官邸。许多著名人物在在此下榻过,包括俄罗斯沙皇亚力山大一世(Tsar Alexander I)、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波兰总统约泽夫·毕苏斯基Józef Piłsudski)等。1997年开始,成为立陶宛总统府。每逢星期天中午12点举行卫兵换岗仪式。

 

http://s3/middle/5448404agb1072a9db192&690

    图十一、市政厅

    1503年首次提及。目前的古典建筑风格是18世纪末完成的。后来作为剧场,1924年成为博物馆。立陶宛独立后,改为立陶宛艺术博物馆。目前是艺术家画廊。

 

http://s8/middle/5448404agb1072b270ba7&690

图十二

http://s7/middle/5448404agb1072bde0d36&690     图十三

    在黎明门之上有一座小教堂,供奉的是东欧流行的黑面圣母玛丽亚像,传说该圣母像能医治百病,因此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20世纪,圣母玛丽亚像命名为仁慈的圣母玛利亚(The Blessed Virgin Mary Mother of Mercy)。


http://s4/middle/5448404agb1072c2a6673&690

图十四

http://s2/middle/5448404agb1072c9f9fa1&690

图十五

http://s13/middle/5448404agb1072d1f79cc&690

图十六

http://s4/middle/5448404agb1072d74b2e3&690

图十七

http://s13/middle/5448404agb1072da295ac&690

图十八

http://s9/middle/5448404agb1072ddf97a8&690

图十九

http://s14/middle/5448404agb1072f2deb5d&690

图二十


http://s2/middle/5448404agb1073abb9581&690
图二十一


http://s12/middle/5448404agb1073b63736b&690
图二十二


http://s4/middle/5448404agb1073c398cf3&690

图二十三


http://s6/middle/5448404agb1073cc2d3e5&690
图二十四


http://s12/middle/5448404agb1073d6ab1fb&690
图二十五


http://s8/middle/5448404agb1073df41b47&690
图二十六


http://s12/middle/5448404agb1073e6e23fb&690
图二十七


http://s14/middle/5448404agb1073ef7775d&690
图二十八


http://s12/middle/5448404agb1073f90069b&690
图二十九


http://s16/middle/5448404agb1073ffaeb0f&690
图三十


http://s15/middle/5448404agb1074358d8ee&690
    图三十一、许愿石

    位于主教堂和主教堂钟楼之间,由当地知名艺术家乌姆博拉萨斯创作,上面书写着立陶宛文字:stebukla。传说站在这块石头上逆时针转一圈,再许个愿望,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这里也是 1989823日波罗的海之路人链的终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立陶宛将这块许愿石安放在立陶宛国家馆,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


http://s6/middle/5448404agb1074479ec65&690
    图三十二、波罗的海之路(又称自由之路)

    1989823日,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约2百万人手拉手组成跨越三国的人链、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直延续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绵延600公里,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意志长城,要求摆脱苏联的统治,重获自由独立。


http://s6/middle/5448404agb10745035095&690
图三十三


http://s3/middle/5448404agb1074651aa42&690
图三十四、涂鸦墙


http://s8/middle/5448404agb10746a76447&690
图三十五、欧洲塔,高 129米。


http://s16/middle/5448404agb107471bb66f&690
图三十六、现代化的新城


http://s1/middle/5448404agb1074795af50&690
图三十七、晨雾中的古城


http://s2/middle/5448404agb107485c0e41&690
    图三十八、特拉凯水上城堡(Trakai Island Castle

    位于维尔纽斯郊外的卡尔夫湖(Lake Lake Galvė, 由立陶宛大公克斯图提斯(Grand Duke  Kęstutis)。建于14世纪,约1409年城堡主体工程完工。特拉凯曾经是立陶宛行政首都、立陶宛大公国的主要中心之一,因此特拉凯水上城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堡曾一度成为王室夏宫,后来用作监狱。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复始于1946年,1961年完工。城堡呈15世纪风格,由粉红色的砖石砌成,墙内有护城河,由一座吊桥通往内城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