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挤压综合征三要点
(2009-04-12 14:10:11)
标签:
健康 |
地震、战争、工程塌方、车祸等是挤压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挤压综合征是灾害发生后除直接外伤外第二位死亡原因,往往在压迫解除后出现。部分伤员因休克和高钾血症于24小时内死亡。在受伤7~12天,多发生急性肾衰。一旦发生,不但救治困难,成本高,而且死亡率极高,所以预防是关键。
易发肾衰、休克与猝死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外部重物长时间的挤压作用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在挤压解除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严重威胁伤员生命。
肾衰
急性肾衰
肌红蛋白尿
休克
高血钾症
三大防治要点
现场急救
及早解除重压
补液与碱化尿液
若静脉内补充液体不足或延迟到6小时以上才开始治疗,极易发生急性肾衰。故从现场救出的挤压综合征患者一旦被解压,需立即进行静脉补充等张盐水,每小时1.5L。待全身循环稳定并有尿量后补充碱性药物,适度利尿治疗以预防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
伤肢处理
伤肢护理
早期切开减张
必要时截肢
肾脏替代治疗
对于发生严重高钾血症和严重肾衰竭的患者,应首选血液透析治疗,使患者度过无尿期及控制高钾血症,一般需要透析2周左右。挤压综合征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预后多良好,患者肾功能大多能够恢复。
但进行血液透析需要大量的透析液、专用医疗设备和人员,在灾区停电、断水的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就更加举步维艰。此时可对腹部未受伤的伤员进行腹膜透析。其优点在于无需专业的血液透析设备和电力,操作技术比较简单;缺点在于所需透析液用量巨大,如果卫生条件不能保障,则易发生腹腔感染。
可见,提高对挤压综合征的认识,及早采取救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伤员的死亡。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采取了紧急救援措施,仅北京就在两天时间内派出近百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和仪器设备应对挤压综合征。我们期盼着灾区幸存者早日康复。
前一篇:查尿常规可能发现早期慢性肾脏病
后一篇:腹透治肾衰 需防并发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