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

(2007-05-01 10:55:25)
 

目前临床上按使用时间分为临时性血透通路,半永久性血透通路及永久性血透通路。临时性血透通路主要指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半永久性血透通路指带Cuff的半永久中心静脉插管,永久性血液通路则主要指动静脉外瘘、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内瘘尤其是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PTFE)。

一、 临时及半永久性血透通路

  临时血透通路主要指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可分双腔及三腔型,穿刺的部位可以是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主要适用于急诊透析及等待永久血透通路手术及内瘘成熟前,其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及静脉狭窄。

半永久血液通路主要指半永久插管,它维持时间较长,国内一般主张用6个月至1年。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是最常选择的血管。

临时及半永久性插管常见的问题可有初始无功能(大约9%)、栓塞、流量不足,出口感染及脓血症、败血症等。栓塞常导致血流量不充分,进而引起透析不充分。溶栓是最好的办法,插管另一个重要的并发症为中心静脉置管处的栓塞狭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可引起上腔静脉栓塞及上腔静脉综合症,大多中心静脉阻塞可通过血管成行及溶栓解决。插管的另一并发症为局部及全身感染,临床上病人可表现发热,插管处皮肤红、痒,血透时刚接通血流后即出现寒战、发热,也有些病人表现为“肺炎”久治不愈,严重感染则需要拔除导管。


二.永久性血透通路

可分为外瘘、自体内瘘、移植血管内瘘。现最常用的为内瘘及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常用的内瘘为腕部的头静脉和桡动脉端侧吻合术,尺动静脉、上臂肱动脉和头静脉及下肢股动脉和大隐静脉吻合(大隐静脉袢环)也常见,一般的选择原则为先上肢后下肢、先桡后尺、先左后右,大隐静脉袢因感染及栓塞发生机率高已少用。

   内瘘早期的并发症有水肿、手指缺血,特别是糖尿病病人,多由于窃血综合症引起,晚期并发症可有高流出量的心功能衰竭及静脉瘤形成。内瘘发生感染的机率较少,一般为葡萄球菌感染。影响内瘘成熟的因素有低血压,糖尿病、低白蛋白与内瘘成熟或负相关,加强抗凝治疗可减少内瘘阻塞的发生机率。内瘘吻合以后大约4~6周时间成熟,一般最少也需2周,才能使静脉管壁增厚管腔扩大。过早使用内瘘发生阻塞、静脉瘤的机率相对较高。

   聚四氟乙烯(PTFE)内瘘是目前最常采用的移植血管内瘘,与自体内瘘相比第1年存活率几乎相等,通常病人优先选择自体内瘘,当内瘘手术失败或无可应用的血管后选择PTFE。PTFE移植内瘘的狭窄多见于静脉端吻合口处及曾进行过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病人。一般提倡在肌酐清除率15~20ml/min时行内瘘手术,这样可以使内瘘充分成熟,减少临床经皮中心静脉插管应用,也可减少其引起的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三.内瘘及PTFE内瘘狭窄的监测、预防及治疗

   内瘘及移植血管内瘘远期并发症可有血管瘤形成、远端肢体的窃血综合症、肢体缺血性神经病变,表现为未梢感觉运动障碍,多见于糖尿病病人,现无良好的治疗方法。内瘘狭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减少内瘘阻塞的发生机率,观察指标主要有①体格检查:杂音减轻或消失,针孔出血时间延长;②血流量减低;③血尿素氮再循环比率增加>15%;④血透过程中血流量200-250ml/min时静脉压升高;⑤超声多普勒血流示血流量减少;⑥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内瘘狭窄观察的金标准为血管造影。

   目前处理内瘘再狭窄的手段有球囊扩张、药物治疗如尿激酶溶栓及外科手术三种方法。球囊扩张一般适用于长度短于4cm的中心型狭窄,其缺点为1年内再狭窄比例仍很高可达31~45%。预防内瘘狭窄最有效、安全的方法是抗凝治疗。平时注意伤口敷料勿包扎过紧、胶布切勿环形包扎,注意保护上肢,平时勤于观察及早发现内瘘阻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