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香(三)

(2013-06-19 11:05:28)
分类: 老胡说香
香料的应用自古就有,早年在古籍里常出现乳香没药,(圣经里多有记载),传入中原后也常用于中药,他们也是木本的树脂结香而成,与沉香有相似之处。
香料的早期大多用于宗教活动,后来用于提供香氛,改善室内的环境,由于其通七窍,提神醒脑的功能,可以给人一个奇异的感觉,比较合乎一些仪式。
中国人常用的香料无外乎“檀龙麝”,前两个是木本,后两个来自动物。上回说了一阵子沉香,这回就说说龙涎香罢:
某一日有一则新闻,一条抹香鲸搁浅在福建海边,虽经多方救助,也无法挽救其生命。引得人们驻足围观,
在解剖后发现其消化道里有大块气味浓烈的块状物,有博学者提醒,这就是龙涎香的原料。

据称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国家,是古代中国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的蜡状漂流物,这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变性的成品龙涎香。从几千克到几十千克不等,初闻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当地的一些官员,收购后当着宝物贡献给皇上,在宫庭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宝物,请教宫中的“化学家”炼丹术士,他们认为 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成了“龙涎香”。 也有人说,在殷商和周代,人们已将龙涎、麝香与植物香料混合后做成香囊,挂在床头或身上。

另一说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宗教仪式中所用的香料,除植物香料如肉桂、檀香安息香等之外,就有龙涎。古希伯莱妇女还把龙涎、肉桂和安息香浸在油脂中做成一种香油脂,涂在身上使用。

真正发现龙涎香秘密的是沙特阿拉伯科特拉岛的渔民。这个岛屿上的渔
民主要以捕抹香鲸为生。 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的排泄物,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 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头部约占体长的l/3,呈圆桶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 “巨头鲸”之称呼,它的头部之大,任何生物都没法比!有一次,一位老渔民在剖开一条抹香鲸的肠道时,发现了一块龙涎香。当时,渔民们认为这是它从海面吞食 的,并没有当着一回事。但这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进行深入的研究,终于解开了龙涎香之谜。原来,大乌贼章鱼口中有坚韧的角质颚和舌齿,很不容易消化,当抹香鲸吞食大型软体动物后, 颚和舌齿在胃肠内积聚,刺激了肠道,肠道就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蜡状物,将食物的残核包起来,慢慢地就形成了龙涎香。科学家曾在一头18米长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发现了肠液与异物的凝结块,认为这是龙涎香的开端。科学家们认为,有的抹香鲸会将凝结物呕吐出来,有的会从肠道排出体外,仅有少部 分抹香鲸将龙涎香留在体内。
排入海中的龙涎香起初为浅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它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漂出来,才能成为龙涎香中的上品。 从被打死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取出的龙涎香是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必须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几十年(龙涎香比水轻,不会下沉)才会获得高昂的身份,有的龙涎香块在海水中浸泡长达百年以上。身价最高的是白色的龙涎香;价值最低的是褐色的,它在海水中只浸泡了十来年。

从自然界发现龙涎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其实香和臭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也许有人注意过早年冒牌的茅台酒就用过稀释的敌敌畏来模仿其优雅的香气,敌敌畏浓度高的时候是略带臭味的,在稀释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优雅的香气了。龙涎香也是,原来腥臭的鲸鱼消化道的异物,在风化多年以后,在稀释后变得异香扑鼻。如此一来,是不是觉得用smell来形容气味更加科学些,无关香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