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解读Tom Watson 短打秘笈之二  握杆与短打。

(2010-07-01 07:59:09)
标签:

转载

分类: 老胡golf
高深技术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汤姆-沃森(Tom Watson)1949年9月4日在美国密苏里出生,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研究专业。他赢得过八次大满贯,包括1977年和1981年两届名人赛冠军、1982年美国公开赛冠军和5个英国公开赛冠军。6次被评为PGA巡回赛最佳球手, 3次赢得“瓦登杯”。1988年成为高尔夫名人堂成员。1991年,沃森退出职业巡回赛,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他最后一次PGA冠军是在1998年。1999年,他开始打常青巡回赛,2003年被评为年度最佳球手。

 

    1982年,在美国公开赛圆石滩第17洞,沃森缔造了高尔夫历史上一个最经典的时刻----这是一个三杆洞,沃森从距离果岭20英尺处的深达脚踝的长草区将悬在草顶的球直接击入洞,从而在只剩下一洞的情况下领先尼克劳斯一杆,最终摘取桂冠。类似的场景换在其他普通的职业赛事中,很少能引起公众的注意,但因为再一次击败尼克劳斯,沃森声名雀起。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Tom Watson - 高尔夫短打秘笈 短打六字真言

 

     托(LOB)、斩(PINCH)、平托(CUT-LOB)、平斩(CUT-PINCH)

 

    每位逐鹿于世界赛场的高尔夫高手都能将这“六字真言”在短打的时候运用得淋漓尽致。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之下,短打总是脱不了它的范畴。它与剑法中的刺、砍、劈、挑、崩、黏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彻底地领悟了这几个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在开始练习切杆的时候才懂得如何去锻炼这种感觉和追求它的效果。领悟了这“六字真言”,将来在球场上就可以依当时的时空需要,恰如其分的运用。

 

  LOB)——托球是以当挥杆时球头与地平行的一瞬间打出去的球,它的“着球方向”不是朝下也不是往上,而是以球头平贴着草面,将球扫起来的打法。

 

  斩PINCH——斩球是球杆向下挥时没有到达下挥弧形的顶端,球头仍在往下运行的击球动作。打中球之后,球头夹着余威仍然往下斩去,挖起球前的一片草或土。

 

http://ubaby.fogolf.com/sites/default/files/rfs0x0000/43/20090406/1167410779.jpgWatson 短打秘笈之二  握杆与短打。" />

托和斩的下杆轨迹和杆面状况,顶部及中图是杆面方正触球的托和斩,最底图所示为杆面开放触球的斩。

 

    用同样的杆子,同样的力道,斩球的弹道比托球的弹道低,凭着我们下杆的角度来改变着球方向,斩得深,球头上的“有效倾角”就小,球就飞得低。斩得浅,有效倾角就大,球就飞得高。在斩下去的这个动作上我们可练习着让球依着我们需要的角度起飞。这个“斩”的动作练习熟了,在果岭的边上我们可以用切杆打出8号铁、6号铁甚至4号铁的弹道。

 

     以斩球手法打远球的时候,球头往下斩去的动作给球体本身加上了快速的背旋(Back Spin),球飞出去之后能往上爬升起来,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也久一些。但是用在短打上的时候,因为挥杆的速度慢,球所飞行的距离也短,所以背旋的爬升力和破空力并不太显著。

 

    对一般人来说,只要能够安安稳稳地打出一记短球就已经满怀欣喜,他们绝对不能了解,为什么高手们总是喜欢自找麻烦的做出像用8号铁杆来斩出5号铁杆的效果的这种事?答案很简单,越是接近果岭的短距离里边,我们越是不能使球失控。一杆将球打进洞里是我们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往下斩去的击球方法要比平着挥过去的托球方式要安全得多。因为球周围的草和下边的土很容易的就干扰了挥杆的精准度,要想避免这些可能的变数,最好的办法就是斩开一条路来。除了短打之外,在球道上也要尽可能用斩法来打球。

 

    平托(CUT-LOB)、平斩(CUT-BINCH)——这两种击球法是将基本的托球和斩球加上了“切”字诀。一般在托球和斩球的时候,球头的打击面与挥杆的方向是一致的,方方正正的。但是在平托和平斩的时候这个球头的打击面就向外翻,形成开放(Open)状态,朝着挥杆方向的右边。例如我们挥杆的方向是朝着目标线左边6度的地方挥去,但是我们的球头打击面却正正的对准着目标,这样的打法我们称它“切”了6度,如果打击面更向外翻,瞄准目标右边2度的地方,这样就是切了8度。因为这种外翻的球头扫出去看起来似乎是平的,所以我们把加上“切”的动作的托球和斩球叫做“平托球”和“平斩球”。

 

    加上“切字诀”的平托球能立即直蹦起来,像高射炮弹一般,落地时轻柔而优美,并且能立刻静止不动。

 

    当你从砂坑里要将球打过高土墙,使它安稳地落在小小的果岭上,这样的险球仅仅靠砂杆来托球是不够的,一定要再加上把球头外翻的平托法才能竟功。当然,无论托球也好,平托球也好,球一定要在高高地被草或砂架起来的位置,周围没有障碍物才能使出。

 

    托球,因为球被草支起,像架在Tee上一般。以砂杆托出的球弹道虽高,但落地时刹不住车,超越目标点。

    平托球,以同样的砂杆加上切字诀,把球头向外打开,平托出的结果是更高弹道和立即停稳的球。(下图)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球一样的能使球比纯粹的斩球飞得高,落地之后停得快,它同时占着斩球的安全优势和托球的高弹道好处,在果岭周围威力无穷。但是它也并非全无弱点:首先,这个切的动作有它的临界点,如果我们将球头的打击面打开得太大、太向右,那么这个球击中之后只会软弱的向右边滑开带着右旋力,所以在降落之后仍会向右边蹦跳;其次,无论平斩或平托,它的距离都不能比纯粹的斩或托远。这些特性在练习时如果能确实掌握,倒是可以创出许多诡异的变化球。

 

http://ubaby.fogolf.com/sites/default/files/rfs0x0000/43/20090406/1167410994.jpgWatson 短打秘笈之二  握杆与短打。" />

 

    斩球——由于球夹在深草里,为了将球安全劈出困境所用出的斩球法。因为向下击球的动作使有效倾角变小,打出的球弹道低,落地时滚速增加,会远离目标。(上图)

 

http://ubaby.fogolf.com/sites/default/files/rfs0x0000/43/20090406/1167411052.jpgWatson 短打秘笈之二  握杆与短打。" />

 

   平斩球——往下斩球的动作加上把球头打开的切字诀,这样的平斩手法取得了斩球的安全性和托球的高弹道,落地后很快就能静止下来。(上图)

 

    这一节将短打的几种形式和球路特点描述得很祥尽,这里所说的托、斩和平托、平斩,用最俗的话来表达,实际上就是:下挥弧形的顶端与地平行的一瞬间打出去的球叫托球;下挥时没有到达下挥弧形的顶端,杆头仍在往下运行的击球叫斩球。同样的托、斩动作加上开放杆面就是平托、平斩。

 

    Tom Watson - 高尔夫短打秘笈 高抛球 PITCHING

 

    长打要追求的是距离,所以挥杆的时候我们总是尽全力一击,希望把球打得更靠近果岭一点。当球一落进果岭周围100码之内,就进入了短打的势力范围。突然之间高尔夫不再是力的表现,只善于打远球而不精于轻柔近身功夫的高手顿时显得笨手笨脚,一无是处。

 

    杰克·尼克劳斯并不讳言他的短打功夫差劲,他的一些朋友戏称他是全世界惟一用1号铁杆比9号铁杆顺手的人。尽管尼氏有以两杆登上标准杆5杆洞果岭的功夫,可以用长来补短,但是却常常阴沟里翻船,败北在短打高手的手上。痛定思痛,最后他也不得不闭关苦练短打。一般没有两杆上Par5果岭功夫的球友,更应该以此自勉。

 

    高尔夫有三部曲,从发球台上挥杆击球至果岭100码左右的位置算是长打,100码内到攻上果岭之前是短打,上了果岭之后是推杆的天下。在离果岭100码左右的距离,我们惟一能用得上的短打招数就是高抛球,高抛球的特点是球飞得远、飞得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长,落地轻柔,能很快咬住果岭不再滚动。

 

    短打是高尔夫运动的精髓所在,一个人的风度气质和他的感性,从他的高抛球动作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长打的时候我们用不着去“感觉”,挥杆的动作也是由瞄球、提杆上挥到顶、下挥击球、送球、收杆一气呵成,一次一次地重复着同样动作。不同的距离,不同的弹道都是由不同号的杆子来替我们完成。

 

    短打的时候我们要以“感觉”来打球,我们要学着用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每一球的情势,藉着挥杆幅度的大小来拿捏球的飞行距离。同样的杆子、同样的挥杆幅度、同样的力道,但是因为两脚重心的分配略微不同,风向的改变,果岭的坡度和草质、湿度不同,球的飞行距离和落地之后的滚势也就会同时跟着起了变化。我们越是能以智慧来预估当时环境对球运行的影响,同时也能击出所需的球来配合这个影响力,我们就越能掌握住高抛球的神髓,成为高尔夫的顶尖高手。

 

    握杆法    高抛球是长打的延伸,所以我们用的握杆法仍然与长打的握杆法相同。没有稳当可靠的握杆法,所有的努力在施展的时候都会功亏一篑。如果你已经熟读了“侯根长打五绝招”,相信如今你的握杆法已经相当扎实与熟练,这里再将重点扼要的提示一遍,以防万一。

 

    将杆子的握把斜着放在左手食指靠掌的第一指节和小指最下方靠近手腕的厚肉垫上,收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左手的大拇指轻轻的放在杆子中央稍靠右的地方。右手是以指握杆,杆子全部以手指扣着而不落在掌中。中指与无名指上收,食指前移与中指分开,这样食指和拇指成为一对“触角”对控球与球杆传来的感应将更为灵敏。右手的大拇指放在杆子中央靠左的地方,虎口(靠近生命线至掌中央最为凹陷的地方)密实地包着左手的大拇指,右手的小指横跨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中间的间隙上。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箭头所指处是用力(千万别理解为用尽全力)之所在

(注意左手拇指的位置,斜搭在正上方或更斜向左侧时,你会觉得能使杆头更灵动)

 

    握杆子的力道大部份是由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使出,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是用来帮助稳定杆子,食指和大拇指只是搭个便车不能用力。握杆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左手是主控杆子的手、施力的手,即使握杆法成熟到右手帮左手加力也不影响球向的地步,仍要经常注意,不要让右手反客为主,夺去主控权。除了右手的力道会影响高抛球的品质之外,右手的握杆位置也是高抛球成败的关键。

 

    切记:任何时候,双手施予握杆的力道必须是均衡一致的。

 

  高抛球右手握杆的位置——包着左手大拇指的右手在握杆的时候大约只有三种位置:手心朝上呈开Open状,手心与球头指向相同的方向,手心朝下向内关呈 Close状这三种。在摆站姿打高抛球的时候要千万千万注意,右手的掌心无论如何不能朝上(朝着球头方向的右边),因为如果在瞄球的时候右手掌向上,当下挥击球的时候,手腕很容易的就顺着下挥的向心力转了过去,击中球的时候球头的打击面反而成了朝向左边的关状。如前章“三度空间的变数”里所提到的——向左关的球头减少了实际倾角的度数,打出来的球弹道低,而且会向左偏去,这样的球不是高抛球。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朝上开的右手掌是高抛球的大忌

 

    由于中心引力的关系,朝上的掌心(朝向目标的右边)在击中球时会向内关,使得球的弹道变低向左偏,落下之后仍继续向左滚去,打不成高抛球。

 

  (打准的要诀)在打高抛球时右掌心与球头方向一致,这种握法用在“六字真言”中的“托字”诀最好,打出来的球弹道与方向最能确实掌握。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高抛球右掌心的正确方向

 

    将右掌心朝下(朝着目标的左边),形成关Close状态是打带切字诀高抛球的秘诀。因为这样的握法使得球头在击中球的时候不能向右翻去,向外开的球头打出去的球弹道特高,落地能立即咬住果岭。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带切字诀的高抛球右掌心的方向

 

    高抛球基本功 瞄球时要注意手的位置要在球的前方,提杆上挥时要注意拿捏转身的程度和杆子上提的程度。如果不是全转身上挥到顶的长距球,就要特别注意上挥不可过度,以免引起下挥击球时的刹车动作。击球时的减速会造成球向的失控。

 

   无论在打高抛球的时候我们的转身和上挥到什么程度,即使只是极小的上杆角度与极微的转身,在下挥击球时你的杆子仍要加速,扎实的“打穿”这颗球。你的上身和手臂必须与下身的动作紧密地配合。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请注意:这是一个标准短打的完整过程,改变击打距离长短仅需减少上杆和送杆幅度就行。 

 

   站姿与瞄球    挥杆前摆好站姿,做出瞄球的动作是必要的准备工作,丝毫马虎不得。你希望球怎样的打出去,就应该怎么样的去瞄它,像预演一般。你的身体应该向着目标打开 10度~20度之间,这样,在提杆上挥的时候它自然的限制住你的上挥幅度,在下挥击球的时候,向外张开的身体也不会挡着杆子的去路。你的体重要平均的由腿来分担,或许稍稍的偏重在左脚,依所需的情势而定(请再参考“威力半径与暴风眼”)。两腿需要充满活力,两膝稍屈而富有弹力,臀部向后伸,这样上身和双臂就可以悬在球的上方,像吊车的底盘一样,后伸的臀部正好稳稳定住向前倾的上身。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一,左肘轻松蹦直,使左臂贴靠住胸侧,左肩自然耸起并稍高于右肩;

二,胸口在左膝正上方,身体重心位于左腿,左脚站位向着目标开放;

 三,双手置于杆头前面,左腕微微上挑外指,右掌心正对左侧,杆身指向1点钟的位置;

 

    切勿:瞄球的时候上身直挺挺的不向前伸(下图①),这样子人离开球太远。两腿僵硬,臀部不向后伸,上身却弯得很深(下图②),这样挥杆的时候不能保持平衡,同时在下杆的时候身体的重量也不能随杆子转移。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①背不可太挺                ② 两膝不可太僵

    腕部的动作  能打漂亮高抛球的高手们在挥杆时有个密诀,就是将手与手腕的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在练习高抛球的时候,要想像着两手被绑起来挥杆的样子,在提杆上挥的时候手和臂膀要一体动作,一直到了右手肘开始自然上弯的时候手腕才能够活动起来。做这个动作时要小心,手腕紧靠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你的握杆要紧得发僵所造成的那种紧张。你的手只要轻轻地握着杆子,在挥动的时候稳当,不会脱手飞掉就行了。(下图)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手腕的动作要与身体的步调一致,身体重量转移的动作不协调也会造成手和手腕用法上的错误。

    事实上,在本.侯根的五课握杆章节里表面上只提到了"右掌心与球头方向一致"这种握法,原文如是:正确的右手握杆法是手指张开,以掌心面对目标,将握把握在掌部与手指间的根部这是因为.侯根的五课讲的是长打,握杆一说自然也以长打为主。然而,本.侯根在透露他的长打秘密时也提到了他在握杆上的一些变化,他说自己是通过左手大拇指搭放在握把上的位置(所谓的强势弱势握法)来改变球路的。这就说明侯根在实战击球时的握杆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挥杆祖师爷本.侯根的挥杆分解图。

 

挥杆祖师爷本.侯根的挥杆分解图。

 这是本.侯根打出左扎(左图)和直飞(右图)球路的握杆不同。

 

    侯根在五课的"总结与回顾"一节中透露:我在较早时候就体会到了正确甩摆杆的价值,自从1932年开始参加循环赛,观察Johnny Revolta并与他交谈中发现,这个短打天才在果岭附近通过改变不同的甩摆杆姿势找到适合每一个具体球位的短杆动作。假如球要飞过沙坑并要迅速在果岭上停住,他会采用迅速、短促、猛击式的甩摆球杆,就是那种能产生最大程度倒旋球的打法(切停斩字诀)。假如他试图将球落在一个很滑果岭的特定区域上,让球沿着下坡滚到洞口。他就会采用一种非常精细的、像小铅笔打球式的甩摆杆,似乎全是用手指尖在控制(高抛球)。在他精彩的表演中,每一个不同的甩摆杆分别适合一个不同的chip球。我惊讶地发现,采用Johnny的方法是非常明智的,不仅对打短杆有效,而且对打长杆也有效。我迅速地采用了这种打法。

 

[转载]解读Tom <wbr>Watson <wbr>短打秘笈之二 <wbr> <wbr>握杆与短打。

 

有一个握杆细节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右手食指根部的关节要朝目标的方向去施加压力。击球送出杆头之前,务必要自此至终保持食指根部的关节沾牢靠压着握把。这一点极其重要!

 

 之前,我在感悟俣根五课的博文中就口无遮拦地说过:侯根倡导的握杆法似乎只是针对长打的,对短打而言并不完美。 

 

我从10年前刚打球那天起就一直配备60度特殊杆,90码之内全靠这根杆。最牛的时候,我玩高抛可以让球升空近10码后从我身前2码内落下,50码之内差不多能指那落那,偏差不超出3码。以前,我就靠此技称霸本土,吴康春戏称我为"高抛王",有点挪喻我不会其它切救方式的意思。我在近两年来距离上来后,短打却失聪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侯根不行,可能他比我多玩了二十多年,可以用一种握杆方式(也可能略加变化)去施于各种技击手法。但我完全用他的握杆法去打切救实在玩不好,我由此觉得短打的握杆法不是一概而论的!

 

我的短打还行,但开球却不远;很多长打球手却又总是短救水准超烂。我以前只是有所怀疑:这是否与握杆习惯有关?看到Tom Watson 短打秘笈里分别祥解的握权法后,我终于明白了:使出不同的杆子击球,也应该采用略有改变的握杆方式这些天,我上练习场去了,按旧往常的习惯握稳杆后,我发现自己握杆的右手掌心是略为偏向左下方的(俗说的弱势握杆)。我先是不作改变地切了几十个球,效果挺好。我接着练习中铁,最后再打一号木,方向性都不错,但有一点,和我同过组又注意到我挥杆的球友应该都有印象:我置杆到球后瞄球时,杆面是关闭扣向目标左侧的,然而,我击出的球却又是直飞目标的。从距离上看,我的铁杆距离还算OK,但一号木的距离就显短了。我尝试左手仍正常握杆,用右手掌心斜向目标上空(略显朝向目标右侧)去握杆击球,我连打几杆都拉左了。于是,我把瞄球杆面摆正回来正对目标,此时,我的右手掌与杆面都在同一个倾角上了。整个挥杆过程,我侧重牢记在下挥过球时仍稳固住头部杜绝前靠,顺势将右手心向目标翻甩出去......小球带着些许小左曲破空而去,落点比原先竟然远了10码,而且还带有落地的滚动!

 

其实,我很能理解切滚与切停的挥杆区别,主要是在下杆形式是横扫还是斜斩过球。过杆时,切滚(托字诀)是平扫带有手腕翻送动作,杆面触球就会形成撞击力让球形成落地的冲滚;而切停(斩字诀)是较徙斜斩下来不加翻腕动作,杆面是持续方正下削的前送中触击到小球下半部的,杆面的凹槽对小球会产生后旋的磨擦作用,过杆越猛,后旋力越大,小球就能在着地后更快停住,甚至倒旋回滚。

 

很多人在短打时会出现打深啃地"青蛙跳"或打薄"拓普",这都是身手失去配合的原因。短打过球时杆头仍然处在下斩的状态,而转动身体会让杆头得以提升。身体停滞,杆头就会斩入地面,形成打深啃地而出现"青蛙跳";由于担心打深啃地,很多人会在触球前下意识地提肩曲臂和翻挑手腕,如此,打薄的"拓普"就在所难免。

 

牢记切球的几个要素能让你不再犯错:

 

一,左臂相对"僵直"并一直贴靠住左胸,锁定左腕上挑(形成左臂与杆身有角度)的状态;

二,下挥触球后,右肘必须继续打直,借助转胯,将右臂向左下方砍斩的力道抛送出去;

三,上杆时,右膝微屈内扣锁定下盘,下挥时,双膝仍然保持微屈向左侧灵动摆跪过去。

 

    关于"左腕上挑外指"和"右臂抛送力道"这两句词很关键,而我没有能用文字描述得很清晰。

 

    "右臂力道抛送"的程度正是"感觉球手"拿捏击球距离的"自然反应",就好比一个人抛石块,他试着比划几下后抛出去的石块,即使没抛准目标距离也差不了多少。我们切球的距离控制,就可以用抛送杆头的幅度来想象拿捏。

 

研读沃森的短打秘笈,让我顿悟出握杆的精妙之处,找到长打距离欠缺的原因,很开心!

 

长打在过球时有手腕翻转,杆头内关;而短切在过球时手腕少有翻转,双手一直处在杆头前面,保持杆面依然方正向目标铲送。我一直擅长于短打,平时对短打的练习量也总是数十倍多于长打,而且,我一向不打切滚球,玩的从来都是切停和高抛。久而久之,我的握杆和挥杆都稳定形成了切停(斩字诀)和高抛的欠缺手腕翻转的模式。没有能灵活地把短打的切滚(托字诀)转化到一号木长打时的挥杆上,这应该是我长打距离不足的原因了!

 

换位思考,那么多的长打者为什么总是短打不行,而没有距离的人又总是短救一流呢?除了更喜欢勤练自己的长处之外,是否还因为握杆和挥杆模式没有加以区别的缘固?

 

 

我喜欢研读大师的秘笈,是为了知晓一些击球的技术精华。十年的实战,让我能在研读的当时得到感触。但是,我善思却又健忘。所以,我写这类博文,旨在自省而备存。加之这次博记太过仓促,很多文字欠缺推敲,字不达意,还望见文者慎读,切记。

 

(注,<<Tom Watson 短打秘笈>>为张建国先生译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