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05期:讲座“浅谈《昆曲六百年》”

标签:
城市记忆公益活动历史文化讲座研学昆曲艺术 |
分类: 记忆行走 |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05期
讲座时间:2024年7月13日,周六9:30—11:30
主讲人:
牛庆林,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昆曲社社长,南京十朝历史文化陈列馆特约讲师,南京市文化馆客座讲师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戏曲曲种之一,被称为中国戏曲的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的元代,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明代万历年间,昆曲出现爆发式发展,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剧本,演出也非常繁荣。
昆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即慢、小、细、软和雅。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