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01期:山风情之东吴遗迹断石岗

标签:
城市记忆历史文化民间团体访古探幽六朝故事 |
分类: 记忆行走 |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01期公告
“山·风情”系列寻考之二十八·雨花行之七
再探韩府山(二)
岩山之东断石岗
集合时间:2024年6月15日周六上午九点整
集合地点:普觉寺公交站
交通线路:地铁1号线天隆寺站2号口转公交712路、755路等;公交44路等到宁双路公交站,转712、755路,到普觉寺公交站……
活动内容:继续探访韩府山中六朝遗存:山之东面,曾有“上断石村”和“下断石村”,其名与历史上著名的“天发神谶碑”故事相关。目前尚存的“下断石村”是铁心桥街道唯一没有被合并更改过的纯古自然村。当然也是“天发神谶碑”的原发地。目前,这一历史状况得以再现,我们去探访……
《天发神谶碑》也叫《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
东吴晚期,当时的韩府山还属于建康城南郊的荒野“岩山”。而当时的末代皇帝孙皓,曾经暗中派人在此立起一座“神碑”,说是上天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这就是著名的《天发神谶碑》。但是此碑的竖立,并未能改变孙皓败国的命运。天纪四年三月(公元280年),晋朝大军围攻建康城,孙皓自缚前往晋军大营,下跪投降。自此,东吴政权灭亡。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也就此真正结束。而那座号称“天言”的“神碑”,也遭遇天打五雷轰,断为三截,这就是后世称其为“断石碑”“三截碑”“三段碑”“三断碑”的由来……
天发神讖碑是我国古代碑刻中的奇品。首先即是立碑缘由之奇:三国时吴国孙皓实行酷政,民怨人愤,孙皓不思变革,反而利用迷信编造天降灵符祥瑞之类的谎言愚弄百姓,改元天玺并立此碑,立碑后四年吴国即亡。而此碑书法最称奇异:托名皇象、苏建,皆无实据,以隶法写篆字,方笔厚重,如折古刀,收笔出尖似倒韭,成为独树一帜的天发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南京雨花台区下断石村在古遗址上新建的“天发神谶碑”及碑亭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