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2023-11-28 21:53:08)
标签:

采风考察

城市记忆

历史文化

寻访记录

巡山系列

分类: 记忆行走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

“山·风情”系列寻考之十五·行走六合

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本期海报

集合时间:20231118日周六上午930

集合地点:巴山社区公交站

交通线路:地铁三号线林场方向泰冯路站换乘S8号线方州广场2号口转631路至尖山站,再转448路至巴山社区。全程两个半小时。

活动内容:“南京巡山”模式第十五站,六合巴山,史载明朝一位廉正官吏名王宏,因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而屡遭贬削,最后回到家乡在巴山隐居,诗文为乐,由此使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成为人们羡慕的“世外桃源”。如今,我们前往考察,感悟历史……

王宏,本名王弘,六合巴山本土出生的官员。后清代修史者为避乾隆皇帝“弘历”名之讳,将其改成宝盖头的这个“宏”。明代《嘉靖六合县志》载:王弘,中弘治六年毛澄榜,历官至广东按察司兵备副使、弘治初以行人升南京监察御史,劾逆谨擅权事,被逮,仗夺其官。后谨诛,起为广东佥事。执法不阿,部内有辅臣之子杀人,为不道事,久不敢坐,弘悉,置之法,以是敛怨。升海南兵备,寻罢。平生有诗名,都御史东湖吴公赠之诗曰:四海王巴山,诗名六十春。
后世又记:嘉靖年初(1523年左右),王宏因不满奸佞祸乱朝纲,辞官归隐,结庐巴山。王宏归隐巴山后,以撰写诗文为乐,人称“巴山先生”。后人把他所写的诗文辑成《巴山文集》。
今天我们研究这位历史人物,不再有人名之避讳。当恢复王弘本名。
牛背上的神童
王弘(14741535),六合马集巴山(黄泥坝西)人。自幼好学,英资天赋,时称神童。明弘治癸丑(1493)中进士,历任行人、修职郎、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广东佥事、海南兵备副留守使等官职。
王弘年少时常骑在牛背上吟诗诵文。一天,六合县令路过黄泥坝,见此情景,触景生情,口出上联:“牛背亲黄卷”;王弘应声而对“龙头夺锦标”。县令见此更是刮目相看,于是止步继续与王弘交谈。临别时,县令又出一联:“送别黄泥坝”;王弘随口答道:“相逢白玉阶(白玉阶意为朝庭、官府)”。县令闻之,甚为赞赏。王弘巧对县令的故事,为一时佳话,又流传至今。
不愿宦海沉浮,隐居巴山
王弘19岁考中进士,入仕为官。因为他正直的个性,官场之路也并不平坦。他担任御史时,曾上书痛斥奸佞刘瑾,却反被贬削职,遣道回乡。直到刘瑾因谋反被诛,王弘复被起用。可是后来他又因为公正执法,得罪权贵,再次遭到报复。他从此辞官回乡,隐居巴山。王弘归隐后,以撰写诗文为乐,人称“巴山先生”。后人把他所写的诗文辑成《巴山文集》。如今,马鞍街道有三个地名都与这位名吏有关。玉王,是他出生的地方;巴山,是他隐居的山麓;御史路,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御史而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巴山脚下,高寿老人大有人在,他们得益于这里的山水滋养,更得益于这里的古风民俗,与世无争,热情好客,是巴山人的性格特征,也是王弘情怀与精神的传承所致。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合影1:巴山入山口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寻找到王弘墓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巴山下通往王弘墓地的路口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巴山上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寻访王弘后代,其六房儿子子孙家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寻访王弘后代,长房儿子子孙家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680期探访世外桃源巴山
巴山上的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