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经典反战影片

标签:
经典电影反战题材人文历史舒克理论分析研究 |
分类: 影视纵横 |
记忆中的经典反战影片
舒克/文
在世界电影史上,各国电影艺术家拍摄的反战影片可谓举不胜举,这里列举的,只是笔者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几部……
《西线无战事》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30年出品,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主演卢·艾尔斯、路易斯·沃尔海姆等。
本片被电影史学与理论界推崇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原著为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经典小说。影片从一个德国士兵的角度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与反人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保家卫国”等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但他们在前线战壕里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与伤亡,战争实况使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影片主人公保罗和他的战友最后一个个都死去了,然而更多的新兵又踏着他们的血迹来到战场,必将重演他们的悲剧。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以简明精练的手法写活了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男主角保罗形象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鲜明地表达出反战主题,十分动人心弦。然而影片在纳粹统治的德国被禁映长达二十年,直至二战结束后才得以解禁上映。
片中有一个镜头被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男主人公保罗看见一只蝴蝶飞过头顶,他爬出战壕,伸手去捉,却不幸被流弹击中。可那天前线给司令部的报告却写道:“西线无战事”。本片获得1930年度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音乐之声》美国二十世纪福斯公司1965年出品,导演罗伯特·怀斯,主演朱莉·安德鲁丝、克里斯托夫·普拉摩尔等
《生逢七月四日》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89年出品,导演奥立弗·斯通,主演汤姆·克鲁斯、雷蒙德·J·巴里、卡罗琳·卡瓦 等
本片取材于曾经参加过越战的残废军人罗恩·柯维克的自传,是奥立弗·斯通继《野战排》之后拍出的又一部引起巨大轰动的反思越战的佳片。它通过写一个美国士兵在越南战争中误杀战友、自己又变成残废之后的艰难生活和痛苦心境,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扭曲。它讲的其实是美国一代人对战争的痛苦体验和反思。因为被认为是最严肃最典型的反战影片。影片避开了对战争的直接描写,将大量镜头语言放在战争的后果,特别是对美国社会、百姓家庭以及个人的影响上。让战争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影片人物的内心产生作用。导演奥立弗·斯通本人就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并两次负伤,他将自己的切身感受溶入影片之中,从而将一个美国青年从热血士兵到反战斗士的转变过程,表现得细致入微又动人心魄。
影片最为精彩的镜头就是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主人公坐在轮椅上的奋臂呼喊。获得1989年第6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两项大奖。
《辛德勒名单》美国安布林娱乐公司1993年出品。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等。

《24只眼睛》日本1954年出品,导演木下惠介,主演高峰秀子、月丘梦路等
影片中最具有震撼人心的镜头就是小豆岛上无辜增添的那数不尽的墓碑。也是这部解除反战影片的标志。
《莉莉·玛莲》德国1981年出品,编剧导演维尔纳·法斯宾德,主演汉娜·许古拉、吉安卡罗·吉安尼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