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叔读解甲骨文:泊

“泊”,现代多音字,读音按照拼音顺序,先后为bó(同勃)与pō(同坡),但若按照本字字源来排序,当pō(同坡)在前,bó(同勃)在后。因为祖先造字本意是水边的浅滩pō(同坡),接着以后,才逐渐引申出水岸边的物体或船只靠岸bó(同勃)。
本字为组合字形。“水”加“白”,形成会义:乃是描写自然生态环境。“水”形无需解,主要是“白”字,用在这里如何表达?对于“白”字在甲骨文时代究竟最初本义是什么,历来学界有多种解释:其一,人面说,认为字形如同人面之骨,乃是远古战争之物,因其多为敌方首领头颅、颜色又与冬日雪地相似,故而具有排名头位和“白色”之意;其二,液体形态说,认为字形是一滴液态物,用以象形男人的精液或者女人的“带下”之色,这是先祖对人类自身“性形态”的描写;其三,日光说,认为其形与“日”字类似,是在“日”上加一撇,表示太阳挂在天空,意思是指与夜晚相对的明亮之“日”——“白天”;其四,“拇指说”,主要为当年大文豪郭沫若的解释,认为其字体是一个大拇指的象形,由此引申出“伯仲”之序,“伯”乃老大也!此说现在看来十分牵强,最不可信。此外,还有“火焰说”、“米粒说”“扒猪皮(兽皮)说”等等,无非与“光亮”与“颜色”相关。至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释:“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意思是办丧事,那已经是后来该字的更多种延伸用法之一了。
从本字组合而形成的字义来看,“白”在此的功能显然属于“光亮”“浅淡”之类,所以,其本义当为水岸边的浅滩,或者浅淡的水面,由此形成“水泊”“湖泊”等词汇;而后逐渐引申为浅淡水面漂浮的物体,水岸浅滩边可以停靠船只等,由此形成“泊岸”“停泊”等词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