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4、115页。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巩固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20以内加减等知识,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3、体验合作交流和求异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从中提出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教学准备:
课件色统计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在课间活动中你都看过或者玩过哪些有趣的活动?(打篮球,踢毽子,跳绳等)
师:小朋友的可见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校园里生活确实非常有意思,而且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块研究“我们的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揭题“我们的校园”)
二、学习新知
1、跳绳活动
师: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学校里可热闹了,我们先去操场上看一看吧,瞧,这组小朋友正在开心地跳绳。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放慢速度,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⑴生提不出来,师自提同学们都还在思考,那老师想知道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谁可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
⑵学生还有可能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如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后来又来了9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男孩子6个,女孩子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老师将学生的问题提取出来)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哪个小朋友最会听了,可以把他的问题再来说一次呢?
(学生说)你上课真会听,会听也是学习的一种表现,其他小朋友都应该向他学习。好,把掌声送给这两个小朋友!
师: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一说你的方法。(此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预设
(1)数数
(2)相加(如何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男生与女生相加,甩绳与跳绳相加等)
师:小朋友都是提问大王,解疑能手,老师也要想你们学习,老师也提个问题考考你们,你们会被难住吗?跳绳的比甩绳的多几个人?
预设
9-3=6(人)
师:我们不仅可以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
2、跑步活动
师:现在我们去跑道上看一看,那正在进行跑步比赛呢。
师:老师要看看谁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火眼金睛,谁可以像小恐龙可可一样开动脑筋帮老师解决难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预设
(1)数数(用数一数的方法,不错)
(2)看第几(第8和有8个的意思一样吗?)
(3)男女人数相加(加一加)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有数学家的头脑,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赶紧把掌声送给你们
3、学生自主探索(出示踢足球,出黑板报,练武术三幅图)
师:校园里还有许多活动正在进行呢。瞧,这边的小朋友正在开心地踢足球呢,下边的小朋友在认真地出黑板报和练武术。
师:从这三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
(15个人在踢足球,4个人在出黑板报,5个人在练武术)
(2)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真棒,把参加活动的学生的人数都算出来了,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参加这些活动的小朋友的人数做成一个统计图,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得看出来了。
(出示贴完一行的统计图)
师:这4个笑脸表示什么意思
(出黑板报的四个小朋友)
小结:左边这些图案表示跳绳、跑步这些项目,右边一个笑脸就表示一个人。刚才我们知道了出板报的有4人,就在板报的后面图上4个笑脸。
(3)小组合作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制作统计图吗?每个小组的组长手中都一个信封,信封中有和老师一样的统计图和笑脸,请小朋友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
①学生小组动手操作(时间充裕是让制作快的小组介绍制作的过程)
②展示学生的统计图(找贴的整齐的不整齐的两种情况渗透按一个方向对齐贴的数学统计思想)
③讨论
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与这几幅图,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如何突显统计图的优越性??)
预设
更容易看清有多少人。
一下就能看出哪项人数多,哪项人数少。
师:也就是说看统计图比图片更直观。
师:根据统计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把问题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给予个别指导)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请小朋友们静静地想一想,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来说一说。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会根据活动的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还把我们的校园活动做了清楚的统计,说明小朋友学到了很多新本领,老师希望小朋友能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