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家人一起过节非常幸福非常快乐非常开心。
不由得想起好多次因为工作在外面过的国庆节:
国庆招待会开始前和小于合影留念。
那时候小于还没成家,和父母一起住在南横街。我回国时替他带了美金工资,送到南樱桃园邮票印刷厂他妈妈手里。从那之后再没和小于联系过。他在外交部电台工作,要是能看到老弟博客就好了。
86年中我们到马里投标公路项目,住在中国使馆里。使馆有两座楼,一个办公一个宿舍。宿舍楼下面两层使馆人员住,三层做招待所,每月来的信使、临时来访的团组住。一般不接待非外交部人员住宿。因为我的同学史小熙当时正在使馆工作,有这层关系我们小组几个人就住到使馆了。也方便工作。譬如和国内联系一些需要保密的只能通过使馆机要室收发电报。小于是电报员。我们工作中有来往,工作外闲聊,都是北京人,都住在宣武区,离得很近。万里之遥碰到老乡没有泪汪汪只有喜洋洋。
使馆头十一某个晚上举办国庆招待会。当地政府官员外国使节各界朋友华人华侨代表中资企业负责人等等都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使馆上上下下,包春卷炸鸡块做吐司,反正要够几百人大快朵颐。通常大使致辞宣讲祖国伟大成就和驻在国的友谊,也有来宾重头人物议长副总理什么的发言祝贺。然后就是冷餐酒会。红酒啤酒饮料可劲儿招呼。有时还放映中国电影展出中国图片剪纸什么给外宾观赏。
提到同学史小熙,她爸爸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六十年代曾经在驻马里使馆工作。她毕业分到外交部,踏着父辈的足迹也到非洲常驻。不过后来辞职自己到法国闯荡去了。人间的事就是这么难以琢磨。一般人到了外交部当了外交官头顶国徽身穿礼服代表新中国办外交常常出国,是很感光荣自豪、很理想的工作、很快活的人生。大约是处在那个位置的人便会生出想法。当时我也认识了在使馆机要室做译电员工作的夫妇二人,几年后未经组织批准私自出走。一般工作人员跑就跑掉了,人各有志好比盖茨辍学说不定日后成了大气候。但是做机要工作掌握密码的译电员脱逃外国,从法理上是要受到谴责制裁的。
看照片想往事,1986年正是女儿出生的年份。老弟拍照那时,女儿还在政委肚子里蓄势待发。今天已经和爸爸妈妈一样每天早起迎着朝阳去CBD上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