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毅军
李毅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490
  • 关注人气: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2020-04-21 10:54:03)
标签:

古埃及壁画的特点

埃及帝王谷游记和攻略

古埃及壁画及浮雕绘制

埃及游记和攻略

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壁

   在帝王谷接连参观了编号为KV2——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IV)之墓、KV6——拉美西斯世(Ramesses IX)、KV8——麦伦普塔赫这三座法老陵墓。

     徜徉在这3500年前开凿的一座接一座的法老(帝王陵寝,仔细端详洞壁上壁画和浮雕,各种美丽灿烂和艺术优雅扑面而来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不由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次的参观经历也改变了对陵墓的固有印象,原来提到陵墓,就会恐怖。那种地曹阴府般的压抑气氛,那种黑暗、潮湿和阴森森的感觉,于是曾经听说或看过的种种有关陵墓的可怕古怪传说便瞬间浮现在脑海。我曾经参观过的北京十三陵地宫以及明朝大太监田义墓室等从中体验到的就是那种阴森森的压抑氛围。而参观埃及帝王谷的法老陵墓,里面艳丽的装饰,明亮的灯光,宽敞的空间让我怀疑是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这一座接一座的漂亮墓室,彷佛让观众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古埃及艺术博物馆的展厅......在里面看的多了,让我也对古埃及壁画和浮雕艺术有了一些体会,下面结合自己对一些相关资料的学习及观摩所得来尝试分析一下古埃及壁画及浮雕的一些特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当你走进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展现在你面前的丰富多彩的壁画所呈现的艺术世界和色彩魅力,丝毫不逊于晚约两千年的我国敦煌莫高窟。由于陵墓内干燥,并且长时间封闭,所以墓室内风化不严重,里面的壁画和雕刻的色彩,一如3500年前一样鲜艳。从墓道开始,两边都是彩色的壁画以及配以说明用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诉说着所葬法老的平生故事;各种图腾神像、对于升天的想象、帝王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描述,尤其是各种动物的塑造,比例协调,生动灵气。徜徉其间,你甚至会忘记自己是身在墓室,聚精会神于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想象每一个可能的故事情节......。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古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自命为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然希望是阴间的统治者。埃及人的宗教观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所以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由于担尸体腐烂后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在墓室的墙壁上作画或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同时,国王在阴间也希望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和待遇,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这样就发生、发展了古埃及的绘画、雕刻艺术。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仔细观察,你不难发现古埃及绘画艺术有一种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在这处画面中表现得十分突出,那就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当我们观赏和研究古埃及的壁画时,似乎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古埃及奇妙的、充满生气的生活情景。在我们初次见到这些壁画时,常常会深感迷惑:他们既不像欧洲人那样根据物象去画,也不像我们中国画家依照想象去画。原来他们是根据实际的目的和用途去创作,因此他们的画不是很精致、漂亮,而是完整、圆满。画工尽可能地把一切东西都制作得明确而又耐久。因此,他们不是按照任何偶然表现出来的样子去描绘自然,而是根据古埃及时的有关记载、自己对以往图案的记忆去描画,并且遵循着严密的法则,因为这种法则可以保证所有必须入画的东西都被完全明确、突出地显示出来。他们的这种作画方法,类似于画地图标记。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古埃及壁画上所画人物看起来都很别扭(如这幅画),画工画人物的方法很像我们现代的儿童画法,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比如画人的头部,面孔画成侧面像,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形,人体的上半身画成正面的,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侧面,直到双脚都是侧面形。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要画成这种样子呢?这可能是处于人类幼年时代的古埃及人还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表现复杂的人体吧。比如侧面的面孔,鼻子突出易画得像,正面的眼睛要比侧面的眼睛好画得多,双肩正面既完整又容易画,而侧面就有透视变化且不完整,不完整就不符合他们所知道的人体知识。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对于古埃及的这种人物形象画法,如果用现代绘画技术来描述,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古埃及壁画人物的正面律,即人的头部为侧面,肩部、胸部、胯部正对视者,呈动作上不协调的正面。标准的正面律中,人物呈一条腿向前跨一步站立的姿势百,上身正面向观者,头侧视。所以观者看到的只有人物的一只眼睛。这样的正面律来源与动物的正面律,即大型的四足动物,如牛羊,呈行走状,前后蹄皆一前一后。观者看到动物的侧面。一般来说,牛羊等有角动物,它们的头为侧面面向观众,而角以正面面向观众,这就是动物壁画中正面律的特点。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参观古埃及的壁画,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古王国到新王国时期埃及壁画中都有这样的特点,就不引图举例了。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壁画中的人物采用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如此照片中最上面一层的人物),女子为浅褐或淡黄(如此照片中第二层的人物),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色。人物着重刻划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面部轮廓写实,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表情;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些壁画是用线条造型,然后再填色,有比较强烈的浮雕感。壁画和浮雕是古埃及陵墓装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古王国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程式化的共性。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他们认为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这幅壁画上有三个人乘坐在太阳船上,用摄影的专业术语来讲是处于同一个“焦平面”上,因此从成像原理来讲三个人的大小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此画面上形体大小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古埃及壁画的绘画原则是画面上的人物依尊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地位尊的形象要大于地位低的,这幅画中间的应该是法老,而两旁的应该是象征他的臣民或仆人。意喻法老死后有仆人伺候着乘坐太阳船去寻求太阳神。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注意看一下,这些画面中都配有象形文字(画面上用方框框住部分)。其实象形文字也是古埃及的一种绘画样式。这种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件实物,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绘画。后来,象形文字虽然逐渐发展为会意,但始终保持着象形的符号,他们把人和鸟、狮子等动物与各种植物的形象一个个真实而生动地画出来,配在画面或浮雕的背景上,起着类似中国画中的“题跋”作用,同时对画面也起着装饰作用。可见古埃及人也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的。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陵墓中的壁画是如此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尽管所描绘的人物大多数也比较程式化和凝固化,但人物的表情已经可以看出细微的区别。画面中的人物主要以神和人为主,在男女体型上有明显的差别,男性肩宽体阔,熊背虎腰,显得孔武有力;而女性则细腰宽臀,人也显得细腻柔美。在肤色上,男性使用棕褐色的颜料填充描绘皮肤,而女性则是用黄色的颜料来描绘皮肤。女性的上半身赤裸,让人感到既充满了肉欲的张力,也反映了对于生命的渴望。从古埃及的壁画及雕像可以看出,古埃及在男女关系方面应该比较开放,完全没有中国封建礼教束缚的感觉。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使用填塞式的画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一大面洞壁上绘满了图案,几乎不留空隙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风格大相径庭。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根据帝王谷中陈列的有关介绍,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壁画内容基本上都取自那些年代的相关记载,如《洞穴之书》、《大地之书》、《黑夜之书》、《白昼之书》、《努特之书》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

第2226篇.埃及游记(三十一)古埃及壁画特点浅析

    这些墓室中的壁画尽管经历了三千五百多年,即使被挖掘展出多年后仍没有被氧化褪色,依旧颜色鲜艳,说明古埃及壁画对颜色的运用十分重视。颜色被古埃及人认为是人和物的本质的一部分,具有相同颜色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性质。他们对颜色的纯度极其重视,艺术家们绘画物体经常先把一种颜色完成,然后再使用下一种颜色,最后以工笔勾勒以及增添有限的内部细节。

    我曾经参观过的西安秦始王兵马俑原来也是施彩的,但一出土就会被氧化褪去色彩,可见古埃及人的调彩技术更胜一筹。有人说,当时埃及人用的颜料,白色是用石膏和纯碱石灰调制的,黑色是用锅底灰或者碳,黄色用的是黄色的赭石,红色用的是红色的赭石,蓝色是用银、盐、石灰砂调制出来的,而绿色是用孔雀石、银碳所做的。在壁画上色后还要用蜂蜜涂抹覆盖彩色画面,因此古埃及壁画的颜色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