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遗址(Troy ruins)被称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掘地之一”,于1998年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据称该遗址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对于理解欧洲文明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意义,是整个特洛伊文明的证明,使特洛伊更具有了文化上的重要性。由于它那极大的名气,现在它已成为土耳其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说实话,顶着炎炎烈日在这些断垣残壁中穿梭,从游览景观角度而言对不少游客确实不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但我从凭吊怀古的角度,却产生很多很多的感慨。虽然这里没有那些壮美的风景,但如果您对世界历史感兴趣,这里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这处遗址的发现也很有戏剧性,而在几千年的时间在这同一个地方竟然不断地将原来被毁坏的城市推平然后重建新城,发掘结果有九层之多,这本身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这是特洛伊遗址的第一处,原为特洛伊古城的一个入口。注意没有,现在供游客行走的木栈道(照片右边)就是原来的进城通道,但在通道的尽头却有一个急剧的拐弯,这是当时为了提高防御入侵之敌的有效措施。当入侵之敌冲到这狭窄拐弯之处时,就因堵塞拥挤很容易被守城士兵歼灭。当年,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围攻十年也没有被攻破,估计也与这些独出心栽的防御措施有关。

这是特洛伊城遗址的航拍照片,照片上用不同颜色标出了这处遗址的不同时代部分。通过持续几十年的不断挖掘,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共发现了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分属9个掩埋层的特洛伊城遗迹,找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所以,特洛伊遗址的参观游览路线也是按这九层来设置,用数字和路标依次引领游客参观。如果想真正对这处遗址有比较好的了解,就得认真地按照指示路线行走并仔细阅读每一处的介绍。
这是特洛伊遗址的九层立体复原图,由下至上依次为1~9层。按照现在对于历史时代的划分规则,其中的第1~5层,相当于青铜时代早期;第6、7层属于青铜时代中期和晚期;第8、9层属于早期铁器时代。但从世界遗产的角度来看,特洛伊之迷还远远没有揭开。不论考古学家们把特洛伊考古遗址认定为第几层,最初的发掘者和后续的考古发掘都没有找到能够证明它就是荷马史诗中特洛伊的可靠证据。
特洛伊遗址的一部分。特洛伊城遗址的发现,极具有传奇性和戏剧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对于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是否存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认为那只是荷马史诗讲述的神话故事罢了。到十九世纪,一位叫亨利·谢里曼(1822~1890)的德裔希腊人却坚信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曾真实存在过。他从小爱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对特洛伊这座失落的古城非常着迷,并立志尽其一生去寻找到它。长大后,他自学掌握了20种语言,通过做军火生意发了大财,就手持《伊利亚特》前往土耳其,凭着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与直觉,认定靠近达达尼尔海峡的希萨尔利克小山,就是《伊里亚特》所提到特洛伊城的位置。

亨利·谢里曼雇用一批当地人在这个地方挖掘,历时三年,到1871年终于发掘到特洛伊最后一位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宫殿遗址和国王的大量黄金饰物,包括3件头饰,60只耳环、6只手镯,近9000颗黄金珠子。此后半年,他背着土耳其政府和民众,偷偷地将整箱的古代文物运往希腊(其中一部分现保存在雅典博物馆),最后以此向考古学界证明了特洛伊城的存在。世界因此而震惊!特洛伊城以其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1890年,68岁的亨利·谢里曼辞世,得到国葬的礼遇,被安葬在他一直钟爱的希腊。
这是一处取名为PITHOS花园的遗址,属于第六层。在这里挖掘出了大量的陶制水管、储水和用水器具(如地上所陈设的这些)。
这是从遗址的第八至第九层雅典娜神庙废墟中出土的神庙建筑构件。通过不懈的考古挖掘,在第八至第九层找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这些建筑虽已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气势相当雄伟。
在第二至第三层中,发掘出了这些用黏土砖修建的城墙,表明在数千年前特洛伊人就掌握了制作黏土砖并将其用于建筑的工艺和方法。为了防止风吹雨打损坏这些黏土砖墙,在其上面修建了遮雨棚。
这是遗址的第二与第三层,属于公元前2300年至2200年。特洛伊据说是公元前16世纪前后为古希腊人渡海所建,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时,颇为繁荣。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深达30米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9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的特洛伊城遗迹,这里有公元前2600~公元前2300年的城堡,直径达120多米,城中有王宫及其他建筑。
在遗址的第二与第三层(公元前2300年至2200年)中发掘出大量的珍贵文物,这是其中的部分文物介绍。

在一座王家宝库中,发现了许多金银珠宝及青铜器,陶器以红色和棕色为主。此外还出土有石器、骨器、陶纺轮等。特洛伊城是一座被烧毁的城市的遗址,它的石垣达5米,内有大量造型朴素,绘有几何图形的彩陶和其他生活用具。

在游览中我也看到,由于特洛伊城经历多次毁坏、推平和再次重建,形成了多个地层叠加的情况,这给考古发掘带来了很大难度。在最初的发掘中,由于最初的发掘者商人亨利·谢里曼并不是专业的考古学家,他认为真正的特洛伊,应该在最下面的地层,所以根本没有采用标准的考古挖掘方法,一层一层向下开掘,而是一下子挖出一道40米长的深沟,像切蛋糕一样从中间把小山切开,使得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上面几个地层遭到很严重的破坏!如今,在广袤的大地底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与宝藏?人们一个不经意的发现,或者有意的发掘,究竟是福还是祸,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这是特洛伊遗址各个层(用不同的颜色标示)中所出土文物的介绍

遗址的建筑,虽说全都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和柱脚,能够想象出,几千年前特洛伊城还是相当雄伟的!
从介绍中了解到,这是一口建于公元前300年的水井
这是特洛伊城的入城步道遗迹,据考证有330米长,4米厚,属于第二层,是在第一层被毁后的基础上修建的
此为对上面照片中遗迹的介绍
在毁灭的特洛伊城废墟上,后人又建了城市,然后又被毁灭。又建,又毁……这座城市从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存在,特洛伊城是其最为繁华时期。到公元400年,这座城市延续了约3400年,最后还是未能逃脱厄运,被彻底毁灭、深深埋入地下。从公元400年至19世纪中叶,深藏地下近1500年后,德国考古学家海因希·谢里曼主持考古,在地下30米处发现了特洛伊古城。从考古发掘看,发现了分属9个时期的城市遗址。伴随遗址的发现,还出土了大量文物,很多都由德国人带回德国,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大多在俄罗斯博物馆中。
这是第六层中通往宫殿的甬道遗迹。
从考古学家搜集到的证据来看,第6层第7层在某些细节上与荷马对特洛伊的描写颇为一致,但这两层的遗迹极其贫乏,远不像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是一个宏大的城市,有高大的城门,他还特别提到特洛伊城的西城墙建造得不好。后来的考古发现,第5层特洛伊的城墙有4米多厚有几段城墙超过9米高,但是西段城墙建造得确实较差,因此又有人怀疑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是在第5层。不论是在第几层,都可以说施里曼挖掘的“普里阿摩斯宝藏”并非真正的荷马史诗中的宝藏,那么这些宝藏的主人到底是谁?而真正的普里阿摩斯宝藏又在哪里呢?至今无人知道。

这是挖掘出来的当年的圆形剧院。建筑可以被深埋于尘土之中,但那时的圆形剧院为今天歌剧院的形式提供了模本。斗兽场也成了现代体育场建筑形式的模本。
南门的复原介绍
这是南门的遗迹,属于第六至第七层。
第八至第九层的斗兽场遗迹

科林斯式柱,罗马洗浴场,公共剧场都变成了断岩残碑躺在这里几千年,而特洛伊的故事也留存了几千年。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在世界上家喻户晓,特洛伊以其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都有几十万的游客专程来到这里参观。这是遗址公园售票处的参观门票价格,单次参观的成人票价为42里拉/人(约合人民币50元),如果还要参观特洛伊博物馆的话,票价为72里拉/人。
离开特洛伊遗址之前,我再将从参观中了解到的有关特洛伊古城介绍梳理和小结一下(虽然其中的一些说法我认为有牵强附会的嫌疑,但既然这里根据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所以估计将其确定为特洛伊古城遗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特洛伊是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后由古希腊人所建,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达达尼尔海峡的东南。如今的特洛伊古城已是一片废墟,观赏性不强,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公元前十二世纪初,为了夺回被特洛伊王子拐走的希腊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美貌妻子海伦,墨涅拉俄斯于是和他的兄弟、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组成希腊联军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攻战10年未能攻破,特洛伊也因此闻名,史称“特洛伊战争”。最后英雄奥德赛献上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城,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记述了此次战争的故事。
特洛伊古城是古希腊青铜器时代最强盛的城邦之一,由于扼守亚欧两洲的通道,战略地位显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显赫一时。特洛伊古城的兴衰,经历了九个时期约两千多年之久。在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公元前十二世纪,特洛伊是繁华的文化中心。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00年,这一带还无人居住。之后希腊移民开始在这里落户,并以伊里亚德这个名称一直保持到四世纪。约在公元前六世纪末以后,这一带相继被波斯、亚历山大大帝、西南亚的塞琉西王朝、帕加马王朝和罗马帝国所统治。君士坦丁堡建立政权后,这里面开始落没,到1500年时,只剩下城墙、一个庙、一个戏院和木马基座还可以辨识。后来,通过19世纪后几十年的持续考古挖掘,初步呈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特洛伊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