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西安市,我们便驱车直奔韩城。
说到韩城,我是早有耳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西安上学时,同宿舍的一位好友就是韩城人,经常在同学中夸耀韩城如何如何好。而著名文人余秋雨评论韩城时说:一直想去却不敢去的地方,因为它的文化太深沉、太博大了!我也是一直想去却没有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去,这次终于走进了韩城。
下了高速公路,我们就直接来到了韩城古城。从古城的停车场抬头望去,有一座高高的古塔耸立在古城一端的山头上,我觉得应该先登上这个古塔所在的山头,这样可以一览韩城古城的全貌。走近登山的长长台阶起端,看到立着一块“韩城市烈士陵园”的石碑,才知道山上原来是一座烈士陵园,并进一步了解到韩城市烈士陵园就是建于韩城金城北关圆觉寺遗址上,上面除了烈士陵园还有古塔等,值得一看。
韩城的高速公路出口。韩城古称“龙门”、“夏阳”、“少梁”,陕西省渭南市代管县级市 ,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

韩城市烈士陵园为于韩城金城北关圆觉寺遗址上,烈士陵园借助自然地势,依坡而建,呈阶梯形,拾级而上。从山脚下至山顶有分成几段的台阶,各段的台阶数量也有寓意。第一层八十一个台阶,称“八一台”,象征八一建军节之意;第二层三十四个台阶,称“三四台”,寓意韩城解放为三月十四日,上建烈士纪念一馆,主要是弘扬烈士精神书画展室;第三层分四级,每级八台,共三十二个台阶,称“四八台”,表示韩城四八年第二次解放,上面矗立着历史纪念塔,第四层四十七个台阶,称“四七台”,示意韩城于四七年第一次解放。

烈士陵园有两座从韩城老城西门外毓秀桥以西移来的两座牌楼,雕刻精美,这是其中的一座。

从陵园门前拾级而上,二级台地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317名革命烈士的遗物和生平事迹等,记载着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英烈们的光辉事迹。纪念馆的东侧,有田汉先生1961年谒陵时题诗的石刻。
登上三级台地,迎面矗立着一座11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的西侧有新修的碑亭。碑亭是由韩城籍抗美援朝老战士和烈士子女240多人为纪念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葬身于异国的25位韩城籍烈士修建的。

四级台地上修有钟亭,亭内悬挂着铸于金承安四年的高2.41米的古钟。“圆觉晨钟”为韩城八景之一。
据说,这口古钟在上世纪60年代是韩城的报时钟,每逢正时,钟亭里就会传来雄壮的钟声。
穿过烈士纪念塔便来到了原圆觉寺的入口。韩城市烈士陵园建在“圆觉寺”遗址上,位于韩城北端高台;圆觉寺初建于唐,如今唐代建筑无存,现存砖塔建于金大定十三(1173)年,故又称金塔公园。塔真名叫“潭法塔”。塔下门洞上有对联:“虎踞龙盘永绥乐土,蛟腾凤起辈出英才”。
坡顶的这座古塔建于金代,是省级保护文物。

从这个文物保护碑上的名字来看,塔名有点奇怪——纠纠寨塔。这个名字源于金塔塔址上原有一个村寨叫赳赳寨,塔正好建在寨内,人们习惯叫它赳赳寨塔。
塔的后面还有一块已显破旧的保护碑。与前面的保护碑两相对照,有点奇怪。这块碑是1957年立的,将这座古塔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上面的新碑是2014年立的,这座古塔却成了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其中的变故是什么?

这座古塔为八角七层,高二十四米,经历代维修,现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建,比较完好。
塔后的地面上有当年圆觉寺的浮雕,看起来当年的圆觉寺规模不小

从金塔后面跨过新建的天桥(照片左侧),可到达新城区的金塔公园。

从山顶上可以俯瞰韩城古城
从山上俯瞰,韩城古城看起来规模不小

俯瞰韩城古城


纪念塔的东西两侧为东陵、西陵为烈士安葬之处,西陵分三个墓区安葬烈士251名,东陵分两个墓区安葬烈士99名。

烈士纪念塔旁的浮雕

浮雕墙的背面是韩城英烈纪念墙,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等阶段记录了献身烈士的名字。

烈士陵园安葬烈士共350名,其中建国前牺牲烈士293名,为韩城煤矿建设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50名,其他牺牲烈士7名。西陵分三个墓区安葬烈士251名,东陵分两个墓区安葬烈士99名。
烈士陵园的这条台阶路与古城的街道直接相连,可以从这里方便地进入古城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