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2019-03-17 17:55:36)
标签:

宜昌黄陵庙游记和攻略

长江特大洪水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游记

武侯祠和禹王殿游记

长江流域的最大洪水

       来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游览,除了参观参观这座宏伟工程中的大坝、永久船闸、升船机、截留纪念园、坛子岭观景台和185观景台之外,还有附近的一处景点很值得一看。但这处景点一般不包含在三峡工程参观游览的行程中,需要自己单独去。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以纪念大禹开江治水的禹王殿为主体建筑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三峡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湖北省宜昌县(现为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矗立于波澜壮阔的长江江边,紧邻三峡水利枢纽。这里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有关长江三峡特大洪水水位等重要的水文遗迹和实物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又是长江三峡地区水位变化的水文资料库。这些资料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水文依据。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此为黄陵庙的山门,南方牌楼样式,白底黑边红檐,门前有两只古代楚国风格的石马。门额上书“老黄陵庙”,小字“大清光绪丙戌(1886)岁冬月谷旦,宜昌镇总镇楚南罗缙绅书”。门边石框联:“神佑行人布帆无恙,踵成善举栋宇维新。大清光绪十二(1886)年丙戌岁冬月谷旦,楚南罗缙绅题”。

    黄陵庙,为何门额上又多个“老”字?据悉,同治九(1870,长江发生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该庙山门被冲毁,庙内的大禹像被冲到葛洲坝外的庙嘴(现宜昌市内),被人捞起,建了一座新黄陵庙供奉,于是这座庙便是老庙了。
    黄陵庙的山门建筑在海拔75.56米的江边台地上。宋代尚见有两匹石马的山门,清嘉庆年以前为敕书楼”,嘉庆八年(1803年)重庆府事赵田坤见敕书楼中殿宫墙因多年风雨飘摇而崩塌,宦囊乐输倡导重修,将敕书楼中殿改建为戏台,并撰刻(万世流芳)碑记至今尚存庙中。从黄陵庙现存的1874年黄肇敏所刻《游黄陵庙记》中:至庙,山门已圯,盖同治九年为水所浸,碎瓦颓垣堆积盈地。的记载,可以推测出黄陵庙的山门应该是毁于同治九年(1870年)即老庚午年长江特大洪水。黄陵庙现存山门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冬季重新修建的,为穿架式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外尚有石阶三十三步又十八级,寓意三十三重天和十八层地狱。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黄陵庙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0525日,黄陵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昔日飘摇欲坠、杂草丛生的古刹,经维修整治已经焕然一新,成为金碧辉煌、橙香醉人的文化场所。铎铎风铃似乎还在述说着长江1870年的那场大水,而巍巍禹王殿则又在见证着新一代大禹人根治长江洪水,高峡出平湖的壮举。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黄陵庙历史悠久,据考证可能始建于汉代。此为黄陵庙的建筑布局图,黄陵庙座南偏西40度,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建筑也不多,但却有一定的布局,特别是其主要建筑是见证长江特大洪水的实物资料,在长江水文考古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黄陵庙的内部建筑大体分为主轴线建筑和附属建筑两大部分。黄陵庙庙主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禹王殿、屈原殿、祖师殿(亦谓佛爷殿),分别建筑在逐级升高的四个台地上,各台基相距高度约2米左右。附属建筑有九龙榭。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禹王殿是黄陵庙现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修建在比山门地基高19米的台地上,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八架橼屋。原为灰筒、板瓦屋面,面阔进深均为五开间,面阔18.44米,进深 16.02米,柱网面积295.4平方米,台明高19米,通高 17.74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大匾“玄功万古,惠王(朱常润)题(印)”,小字“崇祯岁次辛巳(1641)季春月谷日立”。上匾“砥定江澜”,但小字看不清。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禹王殿前立有两座六棱幢形碑,碑文顺时针刻写。此为东幢碑,康熙六(1667)年建,满清统一南方不久、吴三桂反清前夕。风雨侵蚀,文字有后人补刻痕迹,但许多语句不通。从文字上看似为《重修黄陵庙碑》与《汉武侯诸葛亮黄牛庙碑记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西幢碑,建于乾隆三十八(1773)年,一面空白。记录了三峡航行之险、排险之艰。正面文字为:
“督修江工各官:上荆南道李拔,宜昌府知府王协和,新阳县知县宋溶;承修江工各官:东湖(宜昌)县知县徐澄,归州(秭归)知州陆履□,巴东县知县刘永华;助修江工各官:荆州府知府□格,荆州府同知刘枝梅,荆州府王尧臣,江陵县知县姚云□,公安县知县素布栋阿,石首县知县牛兆奎,监利县知县王清远,松滋县知县姜起□,宜都县知县李芝,远安县宋楷,荆州卫守备邱晃,荆州左卫守备宜成彩,宜昌府司厅单。

大清乾隆叁拾捌(1773)年岁次癸巳仲秋月吉旦”。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庙内的庭院风景。庭院内有几棵橘子树,在橙黄桔红季节,黄陵庙周围十里橙香,硕果累累。这里是三峡柑桔集中产区之一,著名的宜红橙就产于此地。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黄陵庙的介绍图板,参观门票为20元/人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黄陵庙主殿——禹王殿简介。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进入禹王殿的大殿,中立大禹持耒立像。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禹王殿内三十六根楠木立柱均保存有1870年水平一致的洪水澄江泥痕迹,且高达37米。水淹波及阑额,下檐玄功万古匾被淹浸47公分,立柱黑黄分明,未被洪水浸淹的上端为黑色,即本色;被洪水浸淹过的下端为淡黄色,且澄江泥至今尚敷着在立柱表面的裂缝之中。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介绍,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水位为海拔81.16米,秒流量11万立方米,这是有史料记载以来长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上下游都遭灭顶之灾,人或为鱼鳖,为设计和修建三峡大坝提供了宝贵水文资料。
   
1985年维修中,经科学测量,确认大殿内三十六根楠本立柱上的水浸痕迹是长江三峡1870年特大洪水水位的历史记录。1985年,对禹王殿维修油饰过程中,考虑到其在长江水文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于殿内东北角保留了两根立柱未做油漆,作为重要的水文文物标志予以保护。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禹王殿经过维修后,红漆金柱,新盘金龙。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院中这棵古老的铁树,据考证树龄为1700年,相传为诸葛亮督师入蜀途径黄陵庙时所栽。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现在后院塑黄牛像。庙后高处即为黄牛岩,雾气朦胧,不知当年诸葛亮看到的神像牛犊天然彩画是否还在?
在我们中国,大禹治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长江三峡中西陵峡畔的黄陵庙,就是为了纪念大禹以及传说中帮助过大禹开山通道的神牛而修建的。黄陵庙原本叫黄牛庙。西陵峡内,有黄牛助大禹开山治水的传说,故名。据旧宜昌县志记载,此庙最早建于春秋战国年代,但确切年代已不可考。诸葛亮入川,惑其“旧庙废去,使人太息”,送重修复,并撰《黄牛庙记》刻于碑石。这汉代碑刻,现仍存庙里。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庙的后面有武圣殿,不知武圣殿是何出处,内有关羽新像一尊。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武圣殿中还有刘备的塑像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庙内风光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庙内风光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东院台下、禹王殿东北,是武侯祠,纪念诸葛亮。始建不详,毁于1870年洪水,光绪十二(1886)年罗缙绅重建,原本倚靠在禹王殿左侧台明处,正与禹王殿前檐基本成一条线,基础比禹王殿基低70公分。建筑占地155.6平方米,面阔12.2米,三开间,进深12.58米,四间,穿架式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通高9.6米。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1983年对禹王殿拟定维修方案时,专家们鉴于武侯祠紧连大殿,既破坏了大殿凝重壮观的形象,又妨碍大殿搭架施工,故将武侯祠原物迁建到大殿后东北角,另成轴线。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武侯祠占地160平方米,祠内表现三国历史故事的塑像和壁画惟妙惟肖,悬挂飘拂的帷幄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座像,再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庙内风光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殿后碑廊,还真有诸葛亮的《黄牛庙碑》。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罗缙绅为重修黄陵庙重要人物,其书《虎字碑》放在突出位置。左上篆“臣心似水”,左右小字“大清光绪拾叁(1887)年清和月谷旦,宜昌镇罗缙绅书(两印)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存碑31通,多为功德碑,部分记事碑。黄陵庙不大,碑刻丰富,碑形独特,承载久远。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很典型的鄂西民居建筑风格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山门内侧为戏楼,南北众神都爱看戏。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罗缙绅组织了重建黄陵庙。墙砖制字“大清光绪十贰(1886)年丙戌岁”、“湖北宜昌镇总镇楚南罗缙绅重修黄陵庙”,也说明了这段历史。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外墙上都是清代重修黄陵庙时有标注的专用青砖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山门的台阶上还标注有1981年长江洪水到达的标记,当时这处的水位为73.75米,流量为7.2万立方米/秒。我是当年这场大洪水的亲身见证和经历者,确实很恐怖。
第1991篇.黄陵庙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