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国土面积只有九万多平方公里,因此葡萄牙的旅行目的地相对集中,通常游客会去首都里斯本和位于里斯本北边的第二大城市波尔图,或者拥有大学城的科英布拉。但位于里斯本南边的小城埃武拉,却因为有一座声名远扬的人骨教堂而吸引了许多游客专程前往。
埃武拉是一座历史古城,1986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埃武拉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之后的发展与繁华让埃武拉成为不同族群争夺的目标。十九世纪之后,由于干旱和战争等原因,一直受到历史眷顾的埃武拉便走入了衰败,从此被历史遗忘在阿连特茹地区里。现在,真正使埃武拉再次声名远扬、成为旅游胜地的却是它那独具一格的人骨教堂。
埃武拉的人骨教堂其实只是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一个偏厅。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这是一座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各种风格的完满结合,教堂的西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骨教堂。这座十六世纪的建筑内收揽了一座骷髅小教堂作为死亡的纪念品,教堂内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人骨或头颅,令人毛骨悚然。
参观了这座人骨教堂后再走到阳光灿烂的外面,重新感受眼前的现实世界,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顿时让我有了这样一种感悟:生与死之间只有一墙之隔,生命很短暂,而死亡很长久。因此要善待活着的每一天,快乐生活每一天.....

这便是使埃武拉声名远扬的圣弗西斯科教堂西厅——人骨礼拜堂。人骨教堂建于十七世纪,属于天主教圣方济天主堂的一部分。这座人骨礼拜堂的神秘感,让来此的游客都忍不住去一探究竟。游览圣弗西斯科教堂不收费用,但参观人骨教堂得购买4欧元的门票。
人骨礼拜堂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长60米、宽11米,创建者为一位半盲的修士,1511年时他为了传达“人生短暂”的宗教意念,用教堂墓地里大约五千具尸骨搭建起了这座礼拜堂。

在人骨教堂入口的横梁上刻着一条葡萄牙语写成的标语,“Nós ossos que aqui estamos pelos vossos
esperamos”,翻译成中文就是 “我们的尸骨在此等待你们的尸骨”。知此意思后,还没进入就让人后背发凉,不寒而栗。

这座小教堂汇集了五千具人骨,有效地“处理”了坟场有限空间的难题。由于当时的坟场不足,僧人便把不同教堂以及修道院的人骨作为点缀品。除了具有实用目的,僧人也兼顾美化的作用,结合了人骨的构造以及特色而“设计”教堂的室内效果。僧人还利用了头颅点缀柱子与天花板之间的衔接处。

教堂的两壁和八条厅柱完全由人骨镶成,白色的拱形天花绘有以死亡为主题的图案并由颅骨排列点缀。墙壁主要由肢骨镶嵌水泥而成,分别有两种排法:肢骨插入墙体或横镶在墙上,也有许多颅骨不规则镶嵌其中。厅柱为四方柱体,柱面由肢骨横向垒成,柱边颅骨纵向排列,室内右壁吊有一具大人和一具男婴的骷髅,惊悚万分。
教堂的墙壁和柱子都是由人骨砌成的。密密麻麻,给人一种阴森恐压迫的窒息感。当然,人都有死亡的一天,迟早我们这些在人骨教堂里的游客也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挤在一起。其实,人活在世上已经无数次体验过拥挤了,挤公交、挤地铁、挤排队、挤景点等,已经很累了,我想要是死了以后还这么挤在一起的,恐怕这份累就将无穷无尽了。
人骨墙上开出的这一扇小窗让一缕阳光照射进来,给阴森的教堂内有了一点生气。
这个位置特别让人恐惧,幽暗的灯光照射下,一个个泛着幽光的髅骷头让人不敢直视。人其实很怕面对生离死别,无论是谁都是如此,所以当你真正的踏入到这样一个深刻展示人类生死的所在,或许你会对生与死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埃武拉这座小城死去了3万多人,死亡人数之多,以至于没有空间可以安置了。16世纪,教士把骨骸搬进教堂,堆成金字塔状,数量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于是便无意间造就了今天这座声名远扬的人骨教堂。

这些人骨主要来自当地的墓地,客观上也解决了坟场空间的问题。其实坟场空间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当今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死越多,可用的墓地这越来越少,也许将来有一天,真的会走到死无葬身之地这一步,即使是仅用墓地保存骨灰。毕竟国内的墓地只有20年的权限,未来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密密麻麻的人骨让人产生一种密集恐惧感。
人骨教堂的正中间供坛上供奉着基督耶稣受难像。这座人骨教堂,其实是一个礼拜堂,虽然我有点好奇信徒们在这群人骨之中做礼拜是什么感觉,但可以想象,这或许是对自己更直观、更深层次的一种祈祷或者忏悔。

人骨教堂里面,从墙面到立柱,从“石膏线”到拱券,几乎全部都由人骨砌成,似乎除了在古墓之中,再也很难见到如此众多的人类遗骨。

这幅照片和下面的照片是一老一小两具干尸,他们的身份无从知晓,但是听当地人讲,这是一对父子,因为虐待母亲,被罚永生永世接受世人的诅咒。


将人类的遗骨用这么一种方式展示,确实让东方人很难理解。但反过来想想,人和其他生物何尝不是一样,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存留或者消失,都只是一种形式。何况,不同民族对待尸骨的方式不尽相同,埃及人做成木乃伊,欧洲人做成人骨教堂,印度人在恒河边火葬,东亚人进行土葬等,西藏人进行天葬......。

这里的尸骨都经过净化处理,闻不到什么异味。
墙壁上用人骨装饰,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图案则由肋骨镶嵌。

这里开放的初衷并不是制造恐怖,而是让人们在这里体味生命的含义。在教堂里堆砌这么多人骨的原因,一是面对人骨为死难者祈祷,更显虔诚。二是希望后代子孙明白战火无情,不可妄动干戈。人骨教堂的来历也有其它的传说,但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可信。
烛光影影绰绰地照在这些几百年前的死脸上,这些人经历了不为我们所知的欢乐和悲伤,现在都永远的沉默了,不管生前如何,死后都密无间隙地堆积在一起。
这里厅柱和横梁是四方形的,柱面由肢骨横向垒成,柱边有头盖骨纵向垒成。四处可见头盖骨,和四肢骨整齐排列而成。
看过葡萄牙埃武拉的人骨教堂,无疑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难以忘却的洗礼。你会感叹,生命不只属于你一个人,一个人活着就要勇于面对,无论面对怎样的局面,都要勇往直前。同时也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