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毅军
李毅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163
  • 关注人气: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2018-08-25 14:58:50)
标签:

吐达洪巴依旧居游记和

喀赞其游记和攻略

新疆伊犁游记和攻略

新疆自驾游记和攻略

伊宁汉人街游记和攻略

     在伊宁市内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中游览时,发现了一个吐达洪巴依旧居”文物保护标示碑。我知道“巴依(bay是源自于突厥语的一个汉语译词,为突厥语民族所共用,语意为富裕的,词语衍生出的意义为贵人,老爷,达官贵人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也有一个巴依老爷,这是个无恶不作的坏蛋,阿凡提总是想办法整治他,故事十分有趣现在既然来到了一位巴依老爷的旧居,那么这位巴依老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十分好奇,于是便决定买三十元的门票进去参观一下。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旧居现在是伊犁州的文物保护单位。吐达洪巴依旧居是中国境内保存比较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塔塔尔族民居,是我国较少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代表性建筑之一;旧居建筑风格体现了俄罗斯(房屋结构布局、内部装饰、壁炉、墙体、顶棚等)、当地维吾尔族(廊檐、木雕)、汉族(砖上的雕花、廊檐下的横梁、屋顶的瓦)三种建筑风格的融合,是研究我国现存的近现代地域性建筑不可多得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实物例证;旧居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上层阶级的家庭宅院,比较真实地反映伊宁当地上流社会的生活场景(同时院落宽阔幽静、大气厚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旧居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气势宏伟,融有鲜明的中式、俄式和中亚的建筑特点,并采用大量的砖雕、木雕等造型艺术。建筑线条整齐,轮廓简洁,繁简有致,雕饰精美,做工精细。壁龛和壁炉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室内装饰效果。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吐达洪巴依的简介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旧居内景一角。吐达洪巴依旧居位于伊宁市伊犁街3号,建于1931年前后。吐达洪巴依在苏联十月革命后从俄国来到伊宁市,曾在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任伊犁行政公署副行政长。旧居为庭院式建筑,尚存平房三座,平面呈L型,均是土木结构。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旧居的复原模型。吐达洪巴依大院始建于1931年,属于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面积1000平方米,复建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24间。修缮部分依据当年鼎盛时期巴依大院的原貌进行恢复,每一间房子的门廊上都贴上了标签,如“民族工艺”、“岁月记忆”、“大家盛宴”。房屋内部地毯、窗帘搭配巧妙,还陈设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屋内整体风格体现的是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民俗风情,还摆放有留声机、电话等当时较为先进的生活用品,游客可以体会维吾尔族风情,也能感受到当年主人的奢华生活。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正屋坐北朝南,屋顶为梯形,带通风口,屋内有俄式壁炉。房屋结合了中原传统建筑以及俄式建筑、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所住之房,顶部为三坡屋顶和双坡屋顶相结合的木构架形式,三坡屋顶是层高3·7米的三角木构屋顶,双坡屋顶是导高2·5的三角木构屋顶。现有室内地面为2000mm*240mm*50mm松木地板错缝平铺,松木地板下有间距为1000mm180mm*180mm的方形松木梁,起到支撑地板的作用。墙体有三部分组成:基础部分由三层卵石用石灰砂浆砌筑,再用青砖砌成墙体,高度至勒脚部分,间隔一定距离砌筑青砖扶壁柱,在扶壁柱上再放350mm*350mm方形松木梁。在方垛与木梁之间填充土坯砖,土坯砖之间再穿插榫卯150mm*150mm方木与60m*60mm圆木。房屋建筑线条整齐,轮廓简洁,繁简有致,墙面基本平直无装饰,但在门楣、护门板、窗眉、护窗板,檐口线,廊柱的柱根及托梁等地方雕琢有特色的装饰花纹。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的卧室。此刻,我站在这所老屋前,心里不由感慨!人去屋存,八十多年后,除了这座老屋,吐达洪巴依这位曾在伊犁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属于他的记忆。即使经过修缮改造,这座老屋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主人的生活场景。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会客室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俄式壁炉,房间的夹墙中有热风通道,壁炉烧起来后,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屋内也会十分暖和。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餐厅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正屋前有一条长廊,长廊的端头,一位身着鲜艳维族服装的女孩正款款走来。年轻靓丽的身影与已显斑驳的旧房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房间中的名贵波斯挂毯装饰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旧居中遗留的当年器物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妹妹的部分用品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民族乐器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这把巨大的奶茶壶雕刻精美,很有维族风格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妹妹的卧室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里面有很多制作精美的茶具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俄式装饰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这个房间的楼板已经腐烂,不少地方露出了破洞,让人想到几乎每幢老房子背后,都有着一段历经沧桑的历史,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幢幢满载着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老房子记载着一段段城市历史的片段,建筑也因为有了故事而有了生命。每一次走近那些老房子的过程,便是一次倾听历史呼吸的过程,沉睡的建筑在那一瞬间被唤醒,沉默的岁月在那一刻鲜活。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旧居中一大看点是民俗展厅内的这幅大幅沙粒画,这幅长10米、宽2.4米的沙粒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沙粒画作品,画面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喀赞其多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原生态生活场景。沙粒画对面是一个LED电子大屏幕投影长廊,有趣的是,大屏幕上的画面是沙粒画“鲜活”的样子,投影长廊采用了最新的动画制作技术,以静态的沙粒画为主题元素,让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地灵动起来。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砂砾画中的部分画面,这幅目前中国最大的砂砾画作品。它的价值体现在:它是砂砾画最高艺术水平的代表作品,是反映北疆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代表作品,是最具收藏价值的民族手工艺的代表作品。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贴近仔细观看,画面确实是用一颗颗极小的砂砾粘拼起来的,不知用了几亿颗砂砾,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制出这么大画幅的一幅画来!令人惊叹。这是民俗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这里完美结合,让人们有一种穿越时空,置身喀赞其那鲜活历史的沉醉感。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立于20111030日吐达洪巴依旧居修缮改造工程竣工之时的这面石碑上关于他的记录也仅仅刻下一段短短的文字:上世纪三十年代, 吐达洪巴依挥鞭苏俄,驰骋商道,勒马伊宁,驼箱载富、胸襟涵养,荣归伊犁河谷,以西域商贾领袖和文化使者的形象享誉一方。他将锡伯族文化、中原文化、维吾尔族文化、苏俄文化有机融入宅邸的建筑元素之中,多元文化并存而不失个性主张……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反映吐达洪巴依修建该旧居经历的石雕壁画。吐达洪巴依出生于俄国,苏联十月革命胜利,革命政权开始镇压地主阶级。为逃避打击,吐达洪巴依及其家人辗转来到伊宁市,约在1931年开始建造目前的居所,房屋建成后仅住了三年,1936年被盛世才抓捕迫害致死。在来到伊宁市之后,为寻找一处建造房屋的合适场地,吐达洪巴依曾四处寻觅,最终,在当年最繁华的市中心,也就是现在大院的所在地,他从一名经营旅店的锡伯族商人处购买了20亩土地。经三年建造,大院于1931年完工。在建造大院之前,吐达洪巴依要求找到当地最好的工匠,众人为他推荐了出生在喀什的米吉提、热西提和伊米提三兄弟。建筑材料,他同样选用了当地最好的,装饰材料几乎全部从苏联进口,并使用了大量的松木。共同负责施工。
第1740篇.纵横天山南北自驾游记(十七)伊宁市内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旧居内的院子种满了花卉和葡萄,置身其中,令人愉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