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2018-06-07 07:05:28)
标签:

平遥古城的城墙

平遥古城游记和攻略

山西游记和攻略

古代城墙的设计和修筑

古城墙瓮城的作用

    平遥古城的城墙也是值得游览的,可以从中了解我国古代城墙的一些基本结构和知识。

    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遥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现在这座平遥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拓跋陶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平遥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眼前这高耸的砖墙就是平遥城墙的南门城楼。据史书记载,西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低矮,大将尹吉甫驻兵于此,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筑西北两面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以后历代多次修补,基本上建成为现存规模。但在解放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0年国家拨出大量经费动工复修,使平遥城墙重现昔日光彩。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此为平遥古城的鸟瞰图。人们形容平遥古城如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据传说,城池南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平遥古城南门城内部分。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城门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这是登城墙的马道。平遥城墙周长共6157米,高度为6—10米不等,墙身内是素土,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这上面可并行两辆马车,宽阔而坚实。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南门城楼侧面。登上城楼远眺,心旷神怡,想起赞美平遥古城墙的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由城内经过瓮城通往城外的过道。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这是南门城门洞中的车辙印。古代,由于马车车轮边框外包青铜和铁,因此对路面摩擦较大,而平遥古城明清时贸易繁多,车马出入频繁,年长日久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在古城下的西门、下东门、南门,车辙就有保存。现南门古车辙总长为47米,这些深深的车辙印是平遥古城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重要遗迹。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城墙上的两边各有一道短墙,它叫女儿墙,是用来起保护作用的。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出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修筑了这些锯齿状的构建物就是垛口,垛口上留着供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是出于实战的需要。据统计,平遥古城上共有3000个这样的垛口。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了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南门城墙外,现在是一个开放式公园,这是公园中的雕塑,反映了平遥的历史。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南门外的护城河和河上的桥梁。平遥古城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从而引发了古代文人“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以此为用”的感慨。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平遥古城的南门称为“迎薰门”,这是南门上的“迎薰”匾额。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这是瓮城的内门。瓮城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这里地方狭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瓮城内景。瓮城,指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瓮城与城墙的连接通道。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你若注意观察,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这种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而了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

       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在每个墩台(马面)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这是平遥古城的西门(凤仪门)城楼。
第1676篇.山西平遥古城游记(五)平遥古城的城墙

       西门的城墙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