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斯珀镇沿着冰原大道向班夫国家公园方向继续前行一段路程,便来到了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的阿萨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xies)的前端。
哥伦比亚冰原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亚伯达省交界处,是落矶山脉中的第一大冰原,北美洲最容易进入的冰川群之一。因其主要堆积区位于大陆分水岭,介于西部海拔3,747米的哥伦比亚山和东部海拔3,491米)的阿萨巴斯卡(Athabasca)山之间。南部有贾斯珀国家公园,东部有公路通往亚伯达省的班夫和卡利加利。冰原面积500平方公里,由冰盖和十几处冰川组成。冰盖一般海拔为3,000米,最高段冰层厚度为130米。哥伦比亚冰原有两条主要冰舌,北部的阿萨巴斯卡冰川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加拿大落矶山型冰川;东部的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冰川是该冰原上第一大冰川,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坡度较和缓,冰层厚度为442米。
哥伦比亚冰原是北极圈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原遗迹,是历经四次冰河时代所形成的天然宝藏。由于冰河的冰层密度极高,阳光无法折射,会呈现晶莹剔透的蓝光,在晴空下十分瑰丽。与这片历经数万年的巨大冰川亲密接触,可以一览其他地方难以遇见的独特风光。而搭乘特别设计的“冰原探险家号”全地形旅游巴士踏上长达六千米的阿萨巴斯卡冰河,则更是一生难得的体验。

我们乘坐的大巴停在离哥伦比亚冰原观光入口处最近的停车场,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谷之间的阿萨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xies)前沿。
阿萨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xies)的位置介于贾斯珀国家公园与班夫国家公园的交界处。
冰河(冰川)是由于重力的挤压从冰原底部向坡地滑动的一条雪道,它载流的是冰雪、石块等较为沉重的物质,所以流速很慢。长达七公里的阿萨巴斯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一年的移动距离大约只有七米,所以冰雪要从冰原流到冰河的下端可能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哥伦比亚冰原的冰舌,也就是阿萨巴斯卡冰川的最前端,每年夏天都会融化缩短一部分,冬天冷时再伸出来一点。这阿萨巴斯卡的最前端的土地上立着好多个标着年份的石柱。这个世纪初夏天冰舌位置还就在游客中心(照片右边的绿色房子)前边,现在的位置已退后了几百米了。进入21世纪近几年都是冬天进20米,夏天退25米。这冰川还有个独特之处,就是它融化的冰水分别流入三个大洋: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绿色的房子是哥伦比亚冰原游客服务中心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到达指定区域,将换乘这种特制的“冰原探险家”号巨型雪车进入冰原。这种“巨无霸”式的大客是为游客进入冰原而专门制造的雪车,据说全球不到40辆,一辆大约可以乘坐四十人左右。
特写一下这个雪车的轮胎,很宽很厚,高度差不多有一人高了。高大的雪车自身非常重,压过冰面后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幸亏这里的冰层厚度从一百米到三百米不等,可以放心地行驶。
这种专业第三代冰雪车为六轮驱动方式,六个巨型轮胎的大雪车既能防滑能爬坡,又能防止破坏冰川地貌,是专门收费接送游客进出冰川景区的交通工具。
为了方便游客观光,雪车的四周和车顶都有巨大的窗户。
登上冰原前有这样一段坡度很陡的土路
与一辆刚从冰原上下来的雪车错车。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出驶过这个泥石路弯道后就进入了冰原。沉重的雪车已经在冰原上压出深深的车痕。只有这种设计独特的“冰原探险家号”巴士才能在光滑的冰原上能稳稳当当地爬上接近60度的冰坡。
这就是哥伦比亚冰原的冰舌,也就是阿萨巴斯卡冰川的最前端。将这样的冰河称之为“冰舍”确实很形象,很像一个长长的白色舌头伸到了山脚下的公路旁。
阿萨巴斯卡冰川也十分陡峭,越靠近冰河越被它的壮丽所震撼,冰河仿佛从天际奔腾而下。
用相机镜头拉近,可以看到冰川在缓慢消融的景观,滴滴晶莹的水珠汇集成涓涓细流,汇入 哥伦比艳冰原中的8条冰川河流,滋润着北美大地后流入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作为除北极圈外全世界最大的冰原遗迹,哥伦比亚冰原横跨北美洲大陆分水岭。位于班夫国家公园西北角和
贾斯珀国家公园南端的这部分冰原,平均厚度达到
304 米。
著名的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面积达到325平方公里,冰层厚度100到365米,融水丰富,这片冰原也是北美大陆的分水岭,以南河流入太平洋或大西洋,以北的流入北冰洋。近距离地接触这不知经历了多少万年的巨冰,仿佛进入远古时代,或是另一星球。
每年冬季这里被冰雪覆盖,观光活动停止,到了次年的三月份开始再重新筑出一条进入冰河的路。为了保护冰河,每年的路线都不一样。大型雪车进入后,路面上都是车辙。
冰原上也是危机四伏,像这种冰洞就十分危险,如果一不小心掉入根本无法施救,必死无疑。
加拿大旅游圣地哥伦比亚冰川/冰原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作为一个历史的窗口以她不变的风姿向我们展示了地球冰川时代的地貌。站在海拔近2000多米的冰原上,脚下是几百米厚的冰层,只见冰原面与雪山连成一整片,眼前全是晶莹的冰雪世界,景色令人为观止!

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 Field)形成于远古时代,地处高原,靠近北极,是整个落基山十七个冰原之一,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由八条冰河所组成;面积325平方公里,冰层厚度100~380米,年降雪量约为7米。此外,哥伦比亚冰川还是北美洲水文最高点,冰原融水向北流入北冰洋,向东流入大西洋,向南向西流入太平洋。它是地球上除了北极圈之外最大的冰原遗迹,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的大分水岭。终年积雪不化,一片白色世界。她为整个北美洲提供了洁净的水和清新的空气,是仅存的最重要世界级自然景观遗产之一。
数千万年的降雪和累积形成了如此的地貌,别看前方的岩石堆似乎干燥坚实,其实在通往它的路途中可能掩藏着深深的冰窟窿,一旦掉入这难以生还。
雪车终于抵达目的地,所有乘客下车踏上冰原。由于冰原上有很多难以发现的冰洞和冰窟,为防止游客发生意外,将游览区用红色警示牌标示出来,游客不得越过警示线!
游客所能到达的只是庞大冰原的边缘地带,更广阔无边的特大冰川区域人迹罕至.。只有亲临现场你才能体会这份大自然的震撼!
据说,哥伦比亚冰原的发现与一次无心插柳的探险有关。19世纪中期,在欧洲上流社会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加拿大落基山群峰中有一座超过5000米的巨型雪山。那些早对阿尔卑斯失去兴趣的探险家们这下来了劲头,纷纷打点行囊踏上奔赴落基山的朝拜之旅。可山高路险,再加上一年中只有夏天几个月适合爬山,所以探险家们虽志比天高,却总在关键时刻偃旗息鼓,那座传说中雪山的真实性也就一直无法得到证实。直到1889年,一个叫佩托的美国探险家代表人类第一次来到这浩瀚无边的巨大冰原,他本来以为这只是向更高峰攀登的阶梯,可当他站在冰盖上放眼一望,视线所及竟一马平川,再没有比此地海拔更高的雪山。但他的失望很快被脚下这片让人几近雪盲失明的白色覆没。这一望无际的冰原难道不是大自然的奇迹?难道不是比雪山更伟大的发现?
这处部分很有意思,可以用于解释冰川颜色的变化。冰川上层的冰面因含空气和杂质仍现白色,底层冰则因重压之下内部的空气被挤压排出,冰块的密度增加,与上层的冰雪对光线有不同的折射率,因而呈现动人的浅蓝色,这是区分冰川与冰雪的显著特征。

其实在这茫茫的冰原下也是暗流涌动。自1950年代起,科学家和探险者对阿萨巴斯卡和萨斯喀彻温两大冰川进行了深入的综合勘测。其成果之一是发现冰原下有一地下暗河。

一处冰河的裂隙。冰河原来是白色的,之所以会呈现蓝色是因为重力的作用,冰层里面的空气和杂质被挤压出去,密度变得非常高,阳光中的红光因为波长比较长被吸收了,但蓝光无法穿透厚厚的冰层,于是被散射出这种晶莹剔透的冰蓝色。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

哥伦比亚冰原/冰川形成于地球表面的高寒环境。我们的地球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冰冻期,为冰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冰原由积累区和消融区两大部分组成,新的降雪在积累区沉降成为冰原冰之后,逐步向下流动最终从消融区流出而融化,形成冰川水源补充进河流。
冰原是在积雪的压力下形成的,当山顶积雪积累到30多米厚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积雪向下挤压(挤出雪中的气泡、空气),底层受压,形成冰块,如果更多的雪降到山顶,冰层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只好被挤压流向四周的山谷,
缓慢移动趋向山底,这就是大自然极为稀罕看到的景观特大冰川(冰河)。
雪车在冰原上碾压处的巨大车痕

蓝色的深沟就是冰川融化形成的河流

站在冰原上俯瞰正在冰原上行驶的雪车,深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别看雪车巨大,但行走在广袤的冰原上还是有如蝼蚁般渺小,更何况人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