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

(2018-01-06 16:02:56)
标签:

古代的公道杯

香江雅集特展游记

曲水流觞和公道杯

古代公道杯的作用

王羲之与曲水流觞

    在首都博物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香江雅集》上展出的展品中,有件展品称为“公道杯”,如下照片: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香江雅集》上展出的北宋时期“公道杯”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公道杯的特写镜头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

       这件展品的说明:青白釉菊瓣形公道杯,北宋瓷器,直径为11.9cm。观其外表,菊瓣形,平底。杯内隆起,上有小孔,底开四孔,以便注水,其外剔刻花蕊,其内中空,置一活动小人于其中。当杯中注水时,小人即会因浮力升出,并加旋转,依小人停落面朝方向决定饮者。

    由此说明看来,这个公道杯是当时人们用来随机决定饮酒次序的用具。不言而喻,这种借助公道杯来调节席间气氛的方式显然比我们今天在酒席上经常看到的硬逼式劝酒甚至灌酒要文雅得多。这与我国古代民间的“曲水流觞”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而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曲水流觞活动当属由书圣王羲之组织的兰亭曲水流觞。史料记载,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42位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在这个展览中展出的展品中,除了上面所述的那件公道杯外,还有一件展品也称为“公道杯”,乍一看以为这两件展品的功能是一样的,后来仔细一看说明才发现两者的用途还不一样。见下面照片: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

首都博物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香江雅集》上展出的北宋时期的另一种“公道杯”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

这种古时人们用以对付贪酒者的公道杯。

第1499篇.古代的两种公道杯

       这个公道杯的说明如下:钧窑月白釉公道杯(元、直径10.3cm),杯内拱形结构,并有空隙供水流入,杯中注水。孔内小人便随之浮现,精巧奇趣。公道杯又名“漏水杯”,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据说古时人们曾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斟酒如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

    由此杯的说明可见,这种公道杯与上面所说的公道杯作用大不一样,前者具有罚酒性质,而这一种则是防止贪杯者多吃多占。

    这两种公道杯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反映出古人特别是文人雅士是将饮酒作为一种雅事,并使用诸如“公道杯”等器具保持饮酒活动的雅趣和公平,足见古人在这方面的考虑十分周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