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坡”位于距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大门9公里处,因山坡长满越桔(兴安红豆)而得名。
红豆坡是大兴安岭林区典型的杜香林林型,且是纯中龄落叶清塘林,植被自上而下,层次清晰。景区内,40--80年生中龄落叶松天然林疏密均匀,树干笔直,树冠葱茏,犹如人工修剪过一般。林地上长满红豆,褐茎绿叶,白花红果。红豆植株的上面,与其相伴而生着茂密的散发着香水般气味的杜香。游人步入红豆坡内,满目苍翠,清香扑鼻,采一把红豆酸甜可口;撸几片杜香叶,用手搓一搓,胜过喷洒香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关于红豆的最初印象,就是源于这四句脍炙人口的诗了。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这首千古名篇中,明白无误地说明诗中的红豆生长在南方。据考证,诗中的“红豆”其实包括红豆和相思豆两种。红豆是红豆树上结的种籽,颜色鲜红光亮,长1.5—2厘米,属豆科乔木类。相思豆又名鸳鸯豆、相思子,顶端红,底部黑、颜色鲜艳有光泽、大如黄豆,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结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由于红豆果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自古以来,人们对红豆怀有一种特殊感情,一些地方的青年男女,常常把红豆作为爱情的信物、互相馈赠,寄托相爱情意;民间还用红豆串成项链、或者作为手镯、戒指等镶嵌物,用以赠送亲友、寄托相思。人们通常把其当作爱情的象征。也就是说,这种红豆是用作饰品,而不是用来食用。
而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中红豆坡上生长的这种被当地人称之为“兴安红豆”的植物,实质上与王维诗中所提到的“南国红豆”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兴安红豆(北国红豆)”的学名为红豆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纬52度以北的东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以及新疆等高寒地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色泽嫣红,叶可入药,野生的北国红豆果比蓝莓稍小,肉质柔软、富含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可直接食用,味道酸甜。红豆越橘与我们日常所吃的蓝莓是很相近的两个物种,也是一种越橘,都属于杜鹃科越橘属植物。
即使是这样,也不妨碍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巧妙地附会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名诗,作为南国红豆故事的续篇,也引发出一段“北国红豆也相思”的感人传说,为这处景点增加一些美丽动人的人文色彩。

红豆坡是进入公园大门后的第一个景点,位于距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大门9公里处,因山坡长满越桔(兴安红豆)而得名。

红豆坡是大兴安岭林区典型的杜香林林型,且是纯中龄落叶清塘林,植被自上而下,层次清晰。景区内,40--80年生中龄落叶松天然林疏密均匀,树干笔直,树冠葱茏,犹如人工修剪过一般。林地上长满红豆,褐茎绿叶,白花红果。

红豆坡林中在地面匍匐的这种长着红色效果的小灌木就是红豆。如果不是在林中看守的一位好心老人带领我进林中寻找,站在林边的护栏旁还真很难发现这些比黄豆稍大一点的小红果,就是当地人所称的“红豆”。

红豆为越桔,别名称“红豆”。为杜鹃花科,属植物。它是常绿低矮小灌木,多生于高山或亚高山针叶林下,常与杜香伴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果可酿酒,提取食用色素、果酸,亦可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

当地人采集了红豆在景区内取出,10元钱一纸杯。取一枚尝了一下,味道有点酸,但也不难吃。
红豆的用途不少,果可酿酒,提取食用色素、果酸,亦可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这是当地人用红豆酿的酒,严格地说应该是用红豆泡的酒。

红豆与杜香在这片林中混杂着生长。

红豆果看起来很是吸引人,红里透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