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2017-10-17 19:43:55)
标签:

哲蚌寺游记和攻略

拉萨游记和攻略

世界上最大的寺庙

进入护法殿的禁忌

格鲁派的六大寺庙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10公里的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哲蚌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庙,解放前这里的僧侣数目多达10000,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寺院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寺内有7个札仓(僧院)。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传授佛教经典。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哲蚌寺的大门。哲蚌寺三面环山,南面是一片坡地,前临拉萨河及开阔的谷地平川,整个寺院依山势逐级修建佛殿经堂、扎仓僧舍,群楼耸立,层次错落有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及康村、僧舍等,各个建筑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大殿和主要经堂均覆以金顶,加有法轮、宝幢等装饰,多姿多彩的装饰与高耸林立的殿堂楼宇交相辉映,巧妙地形成藏传佛教寺院奇特庄严且富丽堂皇的景象。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尼珀尔风格的藏经塔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哲蚌寺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雄伟的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将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一石铺广场,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内的经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五光十色。经堂面积约1800平方米,总共有183根柱子,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还有精美的织绣经幢、挂幢、唐卡(卷轴画)以及佛像、壁画等加以修饰,同时可以容纳八千人诵经。大殿内的造像,不论正殿或厢殿,都极为生动。大殿中间的大文殊像及白伞盖像极为精致。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这个转经筒用牛皮缝制,系明代的遗物,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哲蚌寺的晒佛台。每年雪顿节哲蚌寺都会举行晒佛仪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来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祷福,场面壮观。“雪顿藏语意为酸奶宴,原先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夏天有几十天禁止倍人出门的夏居居,直到解制为止。在开禁之日,世俗百姓以酸奶施舍。后来雪顿的内容更加丰富,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规模不断扩大。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当天,先是以哲蚌寺为中心,清晨展览巨幅佛像唐卡画,接着举行藏戏会演,实为僧俗同乐的乐节日。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在通往哲蚌寺中心区域的道路中间,一块大石头横亘路中,上面刻着六字真言,让人好生奇怪。据传,关于哲蚌寺的起源还有一个与石头有关的传说:公元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强央曲杰带着八个徒弟,坐牛皮船横渡拉萨河来到这里。他郑重其事地燃起三盏酥油灯,分别摆在山坡的东部、西部和中间。一阵山风吹来,东西两盏佛灯熄灭,惟有中间一盏酥油灯长明。他笑了,顺手捡起一块石头,朝山下扔去,恰遇一牧羊女路过,她抖了抖彩色围裙,石头突然立地。强央曲杰满意地说:师父说得对.这是块吉祥宝地,牧羊女看来是空行女转世,咱们寺院的第一幢房子,就在这里奠基吧!”。强央曲杰和八个徒弟修建的经堂,名叫强央拉康,它是哲蚌寺所有建筑的母亲。宗喀巴曾亲往主持了开光仪式。这块石头就是曾经测量过寺址的石头,他像圣物一样供在这里,即使修路也得将其保留。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寺内的主要建筑大都是明清两代陆续修建的。寺内还保存有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献和经籍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寺内噶丹颇章建立地方政权,是宗教正式参与政治的开始。达赖喇嘛迁往布达拉宫后,这里仍然是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最有势力的一个。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大殿的地面上镶嵌了不少信徒们敬献的珍贵宝石。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阿巴扎仓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哲蚌寺规定,僧人在其他扎仓修习密法。阿巴扎仓位于措钦大殿的右后侧,最前部为一封闭式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僧房,后部为经堂,经堂共有48根柱子,面积467平方米,经堂四壁绘有密宗题材的壁画。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山坡上的这个石壁上描绘有一个巨大的法螺,代表着哲蚌寺供奉的主要信仰物——右旋法螺。这是哲蚌寺在破土新建时,宗喀巴从廓布山法库掘出的一只法螺,赠予弟子扎西班丹,预祝他建寺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基地,弘扬佛法,广建寺庙。弟子扎西班丹把它尊为佛祖所赐的寺宝,珍藏在寺内。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甘丹颇章为极乐宫,建于公元1530年,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住持)时主持修建。以后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在这里居住过并历任该寺赤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务在该颇章(颇章意为宫殿)处理,故名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遂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五世达赖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从哲蚌寺俯瞰拉萨市区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有很多老外也来到这里参观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寺庙的金顶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哲蚌寺的寺庙建筑富丽堂皇,是西藏大型建筑的代表。在建筑外部又采用金顶、法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增强了佛教的庄严气氛,使建筑整体上显得更加宏伟壮观。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位于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大殿的经堂规模宏大,有房221间,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中心升起一层构成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高敞天窗。经堂雕梁画栋,依柱是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醒目的鎏金铜像,盏盏长明油灯,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这间房子中的天花顶梁上,密密麻麻地堆满刀剑棍棒等古代兵器和铠甲,为数不少,确切年代多不详;据导游介绍,这是历代收集、或信徒们捐献的武器,将其堆放在高高的屋梁上意喻刀枪入库,不再用这些兵器来进行战争和屠杀。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这间屋子的墙壁上还有描述战争场面的壁画,生动形象。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这幅鲜血淋淋的壁画讲述了因在阳间作孽被打入地狱后,被开膛剥皮的恐怖景象。教育人们要信佛去恶。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哲蚌寺如同布达拉宫一样,所有房间的里面都不允许拍照。悄悄地用手机盲拍了几张,殿宇内的豪华可见一斑。注意到照片左边那顶藏传佛教喇嘛所戴的标志性帽子没有?上面有一个硕大的黄色冠状装饰,这就是黄教的僧人戴的黄色僧帽,是黄教的服饰特征。

    哲蚌寺是黄教的著名寺院,所以我借此简单地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黄教历史。14世纪末,西藏佛教各教派呈现一片颓废委靡之相,教派相互争斗,戒律废弛,僧侣腐化,在这时宗喀巴进行了宗教改革。他著书立说,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创建了格鲁派。并使格鲁派成为西藏佛教各教派中最大的教派,成为在西藏占统治地位的教派,以至15世纪以后,西藏历史与格鲁派的历史密不可分。又因宗喀巴和该派的僧人戴黄色僧帽,故称“黄教”。宗喀巴大师也成为了西藏最著名的宗教改革家。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哲蚌寺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哲蚌寺与拉萨市的相对位置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规模宏大、雄奇庄严的措钦大殿内景。
第1381篇.藏西之旅纪行(五十八)哲蚌寺

    这个殿是护法殿其,其门楣上高悬“本殿女士免进”的字样,通过导游的介绍我才知道,这涉及到藏传佛教寺院中女性禁入护法殿的传统规定。应为这类殿里面所供奉的,是具有很猛烈力量的护法。禁止女性进入并不是因为歧视,而是为了保护她们,避免在无意中受到过度猛烈的力量冲击导致的后果。特别是对于体质弱的女性,进入这种殿内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听起来很玄乎,但是看起来这样的说法还是很有震慑力,我注意到这段时间没有一个女人进入此殿,也包括藏族女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