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札达土林公路的高处,有一个观景台,于是停车观赏。
我们的车在札达土林中穿行时,心中对扎达土林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就如那句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时,才切身感受到札达土林之浩瀚,之气势磅礴。
扎达土林从北西到南东,海拔大体在4500米上下,绵延175公里,宽达45公里,是一片貌似北方的黄土高原。在245-6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海拔还相对低矮,在这两大山系之间,是一个面积广达70000平方公里的外流淡水湖盆,来自这两大山区的河流,携带了大量砾卵石、细粉沙和粘土堆积于湖中,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之阔,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河湖相。后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终于雕琢成今日的模样。
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大的一片土林,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绵延不绝。我认为,简单地将这样壮观的景象用“河湖相”或“水平岩层地貌”等为大多数人所不知的生僻专业术语来表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艺术,一种人类不可能企及的艺术,是大自然特意造出来、专门为了向人类展示其魅力的。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眼前这片地貌确实让人震惊!中国各类土林分布甚广,但在高原的雪山和蓝天衬托下的扎达土林具有无可比拟的壮美,别具特色。这是一幅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大气磅礴的雕刻作品,造物主用它的上帝之手在中国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施展其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融入了他的思想、他的灵魂而完成的杰作。

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的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

我们将车停在219国道边的札达土林观景台,观景台的石碑上写着“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从这里可以一睹札达土林的全貌。


札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为远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历千万年地质变迁而成。方圆近几百平方公里的土林内满是高低错落的“林木”,形态各异,并有早期人类洞窟遗址。

这是用长焦镜头拉近的土林局部特写,昔日沉积在湖底的岩层,以不同的色调、层理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包容在岩层内部的古动植物化石,为人们解读高原古地理、古环境的变迁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这里是科学家们研究高原隆起的大自然实验室。

扎达土林地貌是西藏阿里地区的一大奇观,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扎达土林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


札达土林也是象泉河谷的一部分,象泉河从中蜿蜒流过。




观景台的石碑旁堆满了一座座玛尼堆,藏民们相信它能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而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很多来到这里旅行的游人,他们也不由自主的为自己或家人朋友用捡来的石头堆砌起一座座虔诚的玛尼堆。





数百万年风雨的侵蚀,犹如神工鬼斧不间断的雕琢打磨,造就了今天出神入化札达土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