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毅军
李毅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163
  • 关注人气: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2016-07-10 19:00:07)
标签:

西湖游记和攻略

西湖介绍

雷峰塔的前生今世

苏堤

断桥

       很多人都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湖的存在。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曾路过杭州时顺便游过西湖,但这两次都属于走马观花,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此次再到西湖游览,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沿着西湖走了一个整圈,历时五个多小时,一边走一边观赏拍摄,对于西湖的了解愈发深入了。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莺。如以一句诗来串起这十景的名称,可以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这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抑或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

       千百年来,西湖风景以她经久不衰的魅力和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西湖留下了大量的赞美华章,就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东坡在游览了杭州西湖后写下的千古名句。

       话不多说,请随我一起去漫游一下这个久负盛名的美丽之湖吧!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此为杭州西湖导游图。198211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在历次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始终处于前十名。据说,西湖还是国内目前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名胜风景区。照片上红色所标出的线路为我此次绕湖步行的路径,约16公里,这条环湖路线能将西湖的主要景点都游览到,除了必须坐船才能到达的小瀛洲等处外。在杭州市内有多路公交车通往西湖的几处入口,我是乘公交到西坊街后从柳浪闻莺这个入口进入景区的环形路线的。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钱王祠北的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以赏柳听莺鸟鸣啼为胜。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柳浪闻莺处的柳树确实另有特色,与其他地方看到的柳树不同,这里柳树的树干高挑扭曲,柳条低垂摇曳,极像一群腰肢轻摇的婀娜女子。观赏此景时因湖上波浪较大,涛声较响,我只观赏到了这妙曼垂柳,却未看见莺鸟,自然也没有听到莺鸟鸣啼,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不过为我今后再次游西湖留了一丝念想。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西湖边的植被非常好,这些古树枝繁叶茂,树干上的青苔记忆着历史的年轮。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一叶扁舟停泊在芦苇荡中,让人联想......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西湖的水为什么千年来一直能保持清澈纯净?对此,有专家从西湖的成因做了一番解释: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18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此桥名为“双投桥”。相传宋淳熙年间,钱塘王生名宣教者与陶女名师儿者,月夜双双投桥自尽,桥下遂开两朵玉芙蓉,故名“双投桥”。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在西湖临水的水榭上喝茶聊天,也是杭州人的一份好消遣。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这是西湖南岸的“雷峰塔”景区。雷峰塔是西湖的一个非常著名景点,这里不仅有雷峰塔镇压白娘子的传说,还有鲁迅先生对雷峰塔的倒塌而写的引起争论的文章。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照片上的这座塔就是著名的西湖雷峰塔。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1924年9月25日下午,几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负,突然全部崩塌。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这是西湖的豪华游船码头。游客乘船游西湖有多种选择,既可以乘坐这种大型的豪华游船,也可以选择如同一叶扁舟似的简易木舟。乘豪华游船游览速度较快,湖心三岛可任选其中二岛上岸参观,只是参观时要遵守时间约定,错过约定时间不返回后果自负。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邀上二、三好友,租上这么一条小船环游西湖,徜徉在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中确实是件令人心旷神怡的怡情之举。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乘一叶扁舟划桨游览虽然较慢,但慢有慢的乐趣,梢公轻摇桨板催舟缓行不仅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还便于游客仔细欣赏湖中美景。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花港观鱼公园中花草茂盛,水质无渍,喂养着许多金鱼。但我更喜欢这些在水草中往来穿梭的野生小鱼,它们比在池子中喂养的金鱼多了几份灵动。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此为苏堤的一段,现在成了杭州人最喜欢的步行道。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在苏堤上观西湖风景。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泛舟湖上,可以逐一探访湖中的景点。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苏堤上一座桥。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苏堤自南而北横贯西湖,是一条全长2.8公里的湖中长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桥。堤岸上种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的景色。说到苏堤,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宋诗人苏东坡,苏东坡曾二次担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组织20万民工疏浚西湖,然后利用湖泥葑草,筑成了这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苏堤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此为乾隆皇帝为西湖苏堤题写的御碑。清朝时,因康熙、乾隆两皇帝多次南巡到杭州,促进西湖的整治和建设。康熙五次到杭州游览,并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地方官为题字建亭立碑,使“双峰插云”、“平湖秋月”等未定点的景目,有了固定的观赏位置。雍正年间,还推出“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游览范围进一步拓展。乾隆六次到杭州游览,又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乾隆年间兴建的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昆明湖东西两堤也是模仿西湖苏堤六桥而建的。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还可以租上一辆自行车,环游西湖。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这是其中的压堤桥。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阮公墩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西湖湖面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西湖的荷花也是很有名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中曾出土莲子化石,表明至少在唐朝之前这里就有人工种植荷花,宋朝杨万里更有名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湖面上共有荷花14块区域、130亩,大部分处在北里湖与岳湖间。根据常年统计,6月初西湖荷花开始绽放,6月底进入盛花期,一直绽放送香到8月底9月初。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远眺白堤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在苏堤的这一段,每天晚上会有实景演出。有一些游客对被遮挡起来的实景舞台充满了好奇,站在桥上想探个究竟。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从平湖秋月的长廊上眺望湖面,如同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这一段就是曾在网上热议过的游客泡脚段,确实由于步行道与湖面相距很近,炎炎夏日中这清凉的湖水是容易引起游客“以脚试水”,但没有想到却会在网上产生“以身试法”般的争论。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照片上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是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它与苏东坡主持建造的苏堤犹如湖中的两条锦带,绚丽多姿,交相辉映。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中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在白堤的尽头,就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了。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有不少游客来到这里都不禁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我在一旁蹭听一位带团的导游是这么解释的: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断桥后面的那座山叫宝石山,海拔78米。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现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在湖上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历史上与保俶塔相对应的还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对景,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风姿。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每一位来到西湖游览的游客,遇到这块西湖的标示石都会留影一张,记下在西湖的美好印象。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游至旁晚,一直阴沉的天空竟然云消雾散,露出了一眸夕阳。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林逋《山园小梅》中的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是至旁晚,西湖岸边的亭台楼阁华灯初上,湖中的音乐喷泉也开始随着音乐响起而翩翩起舞。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天色渐暗,游人们游兴不减。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这处景色又有点像夜幕下的香港维多利亚湾。
第969篇.杭州游记(一)西湖漫步     夜幕降临,西湖边上灯红酒绿,让我想起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