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2015-08-14 07:10:04)
标签:

北京大钟寺游记

北京大钟寺领域攻略

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的制造工艺

世界钟王

       在我的印象中,明朝有两件以“永乐”命名的东西享誉世界,一是《永乐大典》,另一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永乐大钟”。据史料记载,明成祖确定迁都北京之初,是把永乐大钟的铸造当成和故宫、天坛的修建并列的三大工程安排的。现在,我们在寺内大钟楼内看到的就是当年的原物。

      进入大钟楼里,我在这座大钟前久久徘徊,仔细察看端详它的每一处细部,内心发出不由自主的赞叹:在500多年前,没有现在的铸造设备、起吊设备和工艺,能够采用无模铸造法一次性铸造出如此精美和巨大的铜钟,而且整个钟身上看不到任何磨削加工的痕迹,确属奇迹。

       铸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永乐大钟世称“钟王”, 大钟以铜为主要铸造材料,通高6.94米,钟口直径3.3米,钟唇厚度220毫米,重约四十七吨。钟身内外铸满佛教名经,总计二十二万七千多字,书体为楷书,相传为当时的书法名家沈度手笔。《大英百科全书》将永乐大钟排在世界著名大钟的前列。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这就是放置永乐大钟的大钟楼,现在看来大钟是不可能通过门运进去的,而且当时也没有能够吊起这么个重46.5吨的大家伙,靠人力也无法从门口搬进楼内。但正如毛主席所说,“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当时的工匠是采用先把钟安置好后再盖楼罩住的方式而实现了将钟放入楼内的。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大钟的正面下端有“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的铭文。了解一下铸造工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座大钟的铸造工艺水平相当了不起,,能够采用无模铸造法一次性铸造出如此精美和巨大的铜钟,而且整个钟身上看不到任何磨削加工的痕迹,确属奇迹。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楼内还有关于大钟的展览介绍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钟下面的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70厘米,直径4米,距离钟口1米,既可减低钟架的高度,又可有很好的共鸣作用。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这张图片介绍了永乐大钟的铸造工艺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为了防止对大钟的撞击损伤,用现代方法设计制造了这套红色的撞钟杆,用钢丝绳悬挂在适当高度,杆下设有滑槽和弹簧缓冲装置,确保对钟的撞击力在适当的范围内。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钟身内外壁铸满的经文,字迹清晰可辩,总计22.7万字,这么多字的一本书也很厚的,由此也能想像得到钟有多大。经文为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楷书,是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永乐大钟过新年时敲响祈福,轻击圆润悦耳如听仙乐,重击深沉宏亮余音缭绕三分钟始歇,这归功于钟下面石块砌就的八角形散音池,对于声音有奇妙的塑造和改善作用。钟声号称传百里之遥,不可信,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方圆15公里之内能够听到,在明清来说声威震动整个北京城。
第741篇.北京大钟寺游记(二)永乐大钟    悬钟的架子以粗大的木梁制成,8根主柱顶部向内倾斜,主柱上3根横梁巧妙地将力过度到主柱上,分摊到更多断面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