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毅军
李毅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91
  • 关注人气: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2013-03-01 20:20:41)
标签:

屋脊上的神兽

宫殿垂脊兽

大清会典

宫殿屋脊神兽的名称

中国古建筑屋脊神兽的

    在国内旅游,不同的景区中经常要的遇到的相同景观恐怕要属庙了。确实如此,且不说四大佛教名山和三山五岳等名胜中的无数庙宇,即使新开发的景点为了包装也要修建气势恢宏的庙宇。这可能源于中国传统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说法,为了表现这其中 “仙”的存在,修座庙并供上一位神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到很多景点中看庙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要看也要看出点门道,要不你的门票钱可能有一部分就白花了,呵呵。

    庙从外形看,很多都大同小异,但在细节上还是有差异的。如果你留心,一些古庙中还是大有看头的。这其中,我觉得庙宇屋脊上的神兽系列是值得仔细一看的。

    以下照片是我在不同景点拍摄的一些庙宇屋脊照片,这些庙宇屋脊上都有排成一列的神兽,但又有所差异: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天安门城楼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昆明筇竹寺的华严阁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北京天坛的大殿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北京月坛的配殿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鞍山玉佛寺的天王殿

    从这些庙宇照片中可以看到,不论大小新旧和外形差异,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庙宇的屋脊上都安装有一串神兽的塑像。屋脊上的神兽是宫殿、庙宇、园林、官邸等古代建筑屋面上的一种特殊的饰件,称为“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作为“避邪物”,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它们有的在屋顶的正脊,有的在垂脊和岔脊上。最典型的就是故宫的太和殿。如下照片: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太和殿是世界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

正脊上的那个似龙非龙的神兽古代称鸱(音“吃”)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称“十三拼”),形似鱼尾,表面饰龙纹四爪腾空,张牙舞爪,龙首怒目张口吞住正脊,故又名“吞脊兽”。传说这种神兽是海龙王的九子之一,它属水,能激浪成雨,把它放在屋脊上可以当作灭火消灾的“镇物”。正脊以外的垂脊,戗脊上则常用兽头,这些兽头顺着脊的方向面向外望去,故名望兽。

    垂脊上装饰物的局部特写如下: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据《大清会典》里记载,太和殿屋顶垂脊上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后面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对于这十样形象各异的走兽、各自均有“来历”:

        骑凤仙人身后的第一个神兽是龙:身体长,有鳞,有角,有爪,能走,能飞,能游泳,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是皇权神圣的象征);第二个神兽是凤:一种仁鸟,祥瑞的象征,预兆天下太平,生活幸福美满(其鸟中之王的地位也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第三个神兽是狮子:佛教中的护法王,勇猛威严的象征(唯我独尊);第四个神兽是天马:忠勇之兽,追风逐日,凌空照地;第五个神兽是海马:忠勇之兽,入海入渊,逢凶化吉;第六个神兽是狎鱼:海中异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第七个神兽是狻猊:又称“披头”,龙生九子之一;第八个神兽是獬豸:独角,性忠,能辨曲直,勇猛、公正的象征;第九个神兽是斗牛:又称“虬螭”,除祸灭灾,吉祥镇物;第十个神兽是行什:双翼猴,降魔、防雷。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庙宇屋脊上的走兽,除骑凤仙人外最多用9个,因太和殿是等级最高的,加了一个行什,一共11个的(如下面的照片,注意最后面那个称之为“垂兽”的大兽头不算),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其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紫禁城里,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才只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亦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递减。在其他地方的宫殿也都必须按照这样的规矩,不能超过太和殿。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或“山高皇帝远”,有些地方的庙宇建筑上也不一定严格遵守这样的规矩了,或者有所创新或变异。我在成都的华西坝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很有特色的屋脊装饰,如下照片: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这是清末明初所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的保留建筑物,它的设计者是一位西方建筑师——弗烈特·荣杜易。这位来自英国的“洋人”却少有“西方至上”的束缚。在大学筹建时,他以独特的建筑规划设计在数种方案中脱颖而出。他没有照搬西方建筑模式,而是颇有远见,颇得人心地大量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着力表现中国特色,特别是画栋雕梁,融入渗透了浓厚的中国文化。这个屋脊上的装饰物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屋脊神兽运用的一种创新。

    而我今年春节期间在广东又看到了一些岭南风格的屋脊装饰,也很有意思。如下照片: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广东西樵山宝峰寺的屋脊装饰

第282篇.那些庙宇屋脊上的神兽
    建于清代的西樵山白云仙馆屋脊上的装饰用的是“双龙抢珠”。可见,在当年广东这样的南蛮之地,庙宇上的装饰物已不太受那些约束了,更多地是体现了当地的风俗和建筑工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