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名为《收租院》的课文,其中有一首诗:“地主的斗,吃人的口。多少年来多少代,地主用他把租收。它喝干了穷人的血,吃尽了穷人的肉……”,这就是以刘文彩为蓝本编写的。因此,在小时候一说刘文彩,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恶霸地主”、“收租院”、“水牢”、“剥削”、“血泪恨”等词汇。小学二年级时,在学校组织看过纪录片《收租院》后,很多同学被影片中的景象吓得连做几晚恶梦。这次到四川大邑刘氏庄园游览,面对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和压抑的气氛,还是有触目惊心的感受!
泥塑《收租院》是六十年代四川省美术学院的师生在刘文彩老公馆原址上创作并展出的大型群雕。这台泥塑由六组114个真人大小的泥像组成,依次表现了交租、验租、过斗、算帐、逼租、反抗的情景。泥塑的人物形象生动,人物的性格、情感刻划得十分深刻。114尊人像,个个栩栩如生,人物面貌、体态无一雷同。收租院曾是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文革期间红遍全中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观众前往参观,并送往加拿大、日本等国展出过。这组雕塑,将大地主刘文彩塑造成了一个人人憎恨的大恶霸形象,让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现在的刘氏庄园中展出《收租院》的地方,为了保护雕塑,都用玻璃封装了。
《收租院》中展示的刘文彩为剥削农民而采取的“大斗进,小斗出”及大功率风车



《收租院》泥塑群雕
看了《收租院》的这组雕塑,又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才知真实的刘文彩其实根本不是六、七十年代宣传中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恶霸地主,他在有生之年竟做过不少好事。刘文彩家乡的不少农民回忆说:刘待人厚道,常对邻里乡亲扶危济困。特别是到晚年,他个人出资3.5亿元法郎(折合当时200多万美圆)兴办了当时全四川师资设备最好的文彩中学(即现在的安仁中学,系四川省重点中学),并刻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不再对校产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我感到这件事给我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我想起一句话,“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就是说,任何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都可以将原有的历史事实进行歪曲后灌输给民众。在六、七十年代,为了表现出吃人的万恶旧社会,从而衬托出生活在红旗下的幸福“新中国”,配合当时政治需要杜撰了很多刘文彩的罪恶,并通过电影、报刊等媒介一遍又一遍地宣传刘家豪宅里的酷刑用具,如水牢、收租院、老虎凳、灌辣椒水……,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愿这样的历史不要重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