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冷门景点,如果不在旅行社的推荐线路上或是有人专门组织,你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去的。但偶尔遇上,特别是那些具备“事”、“诗”、“文”三要素的景点也不妨走上一趟,四川德阳市附近的白马关庞统祠可归于此类。
庞统祠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代刘备军师庞统的祀祠。庞统祠墓位于德阳市罗江县西五公里处的白马关,这里是古代由陕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成都平原的屏障,也是一处著名的古战场。三国时,刘备为奠定三足鼎立之势,率兵攻打四川,他的著名军师庞统,就战死于这里的落凤坡下。这里是全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三国蜀汉胜迹之一。
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晓庞统这个名字。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据传,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伏龙、风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口碑。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对于庞统之死有精彩的描述,“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
若你心中有“三国”情节,不妨随我游览一番:

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庞统祠、墓也时兴时废。现存这座祠墓,是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80年)在王屏藩乱蜀时(1682年)摧毁了的原基础上重建的。现存大门、正殿、两侧亭、栖凤殿,祠外为庞统墓。庞统祠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祠内天井有大柏两株,相传是张飞所栽。

这段只有一条车辙的古驿道的古驿道宽约2-3米,长约2公里左右,为四川保存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起点自庞统祠旁的白马关,终点至落凤坡。据说三国时,庞统就是用由诸葛亮发明的只有一个轱辘的鸡公车支前的,日长月久驿道中间被压出了照片中间的这道深痕。深深的车辙雕刻着历史,令人遥想起当年西蜀将士征战的情景,感慨他们的艰辛和智慧。

庞统墓
从古驿道前行不远拾级而上就是庞统的“血坟”和“庞统遇难地”,附近还有“落凤坡”地名碑。
庞统血坟。“血坟”里葬的是庞统遇难时穿戴的血衣,而不是庞统的尸首。
庞统遇难处。《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庞统在进围雒城途中,受伏中箭身亡,应该就是此地,但和小说里描写的险峻大相庭径。若确为此地,则真要佩服罗贯中的文字功力,寥寥数语就将当时的险境刻画得引人入胜。

庞统祠里面供了凤雏和卧龙的雕像,仿佛庞统在口吐莲花而诸葛亮在洗耳恭听。“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不知道是不是雕塑者要传达的寓意?
游毕庞统祠,我原来通过《三国演义》的描述而建立的凤雏先生形象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了。人云:但凡世间山水,无论多么高深皆不可自成“名胜”,而“事”、“诗”、“文”三者,为山水之眼也,它们能赋与山水文化意义,乃为名胜之胜也。我觉得,庞统祠有庞统的故事、有后人之诗文,完全具备构成名胜的条件,但愿这坛藏在深巷的“美酒”能够早日为大家所知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