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135789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阳光下的北京(三)——午后的雍和宫
(2008-04-03 09:54:42)
标签:
美食
雍和宫游记
分类:
精彩食分
去雍和宫是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周末的下午,两个懒人在家睡睡懒觉,慢悠悠的吃午饭,再看看电视,换衣服,一直磨蹭到下午两点多才出得门来,其实出门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去圆明园转转,一看那即将西斜的阳光,得,等到了估计人家也关园子了,还是挑近的去,雍和宫,就是它了。
去得还是太晚了,雍和宫下午4点半关门,我们3点半才到,一路走走逛逛拍拍,由于是下午,只有少数的外国游客请了导游用外语解说(我们碰上的几个团似乎还都不是讲英语的),也没能象平常去其它景区一样蹭解说听。午后的阳光慵懒的斜照在这些宏伟壮丽的建筑上,暖洋洋的,走在其中,感觉真是好极了。只是可惜了,没还没全部走完看完就到了闭馆时间,被一群工作人员一路包围着十分客气却坚决的“请”了出来,曾经设想过很多次,如果没能按时从公园或景点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就可以看到这些景区夜晚的样子?只是经过这次才知道,这种设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滴!
关于雍和宫的一切,除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有限的资料,和知道有不少北京的朋友是每逢初一十五必去雍和宫上香祈福,腊八节必去雍和宫讨一碗免费布施的腊八粥沾沾福气之外,其它的我还没有太多了解,正好就给了我下次再去雍和宫的机会了。
再次认识雍和宫是看李碧华的《生死桥》,生死桥的故事就是从雍和宫开始的,三个在天桥卖艺的孩子在雍和宫“打鬼日”碰到了一起,一起向神秘的算卦人王老公求了一签,不料,一只突然冲出的黑猫冲散了签筒,三个人的命运混到一起,无法区分,只知道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另一个“先死后生”。于是故事由此拉开了大幕,以一个神秘的诡异的事件开头。记住故事情节的同时,我也记住了书中所讲的雍和宫的繁华景象,有皇家背景的喇嘛庙,香火鼎盛,相比我所看过的一些地方名古刹更多了雄伟华丽的气势,也许是正在老北京城的圈子里,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雍和宫应该已经不仅只是一座寺庙,因为有着太多的历史和记忆,已经成为老北京人的生活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相比其它景区,雍和宫是一个有些懒散不那么商业化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的时间是下午,随处可见的板凳和寺庙的台阶上,游人懒洋洋的坐着或斜靠着休息、晒太阳,人人都是一付不着急不赶忙的样子,虽说是皇家寺庙,可建筑的华丽无损于它的肃穆与宁静,走在其中,心中一片平和,杂念全无,谁能想到与它一墙之隔,就换了天地,尽是一派繁华都市呢?
下午四点半,我们开始随着剩余的游客慢慢的往外走,磨蹭着一边走一边回头拍那些游人散尽的大殿,林阴道,要知道,在北京这些处处每天人山人海的景区拍到几张没有游人的照片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呢!
这就是游人散尽后的雍和宫大殿,这样的景象真是很少见啊!
狼同学拍的大殿前威风凛凛的石狮
墙上的吉祥纹饰
钟楼前的大钟
斜晖映照下的钟楼
实在佩服我们家狼同学,连垃圾筒都拍下来了,说是要看大家是否猜得出这是什么,汗!!!这人,都把大家的智商跟自己的划上等号啦?呵呵!注意垃圾筒上写着的字啊,环保无处不在,人人有责!
飞檐,上面的守护兽应该也是有故事的,等我们下次再去了解吧。
鼎盛的香火,古老的香炉里熊熊火焰总让人想到很多历史久远的故事,类似《生死桥》里的故事情节。
香炉,好多人在这里投硬币,投中得越高越有福气,有财运。
坐在台阶上晒着太阳的外国游客们
转经筒?转运筒,记得要顺时针转哪!
关门了,要走了,回头拍一张安静无人的林阴道,也算此行的意外收获呀!
另外,打个小广告:
北京的同学们,今晚播出的食全食美节目,潇潇将和杨猫、东子一起教大家做一道好吃好看又下饭的小炒虎皮蛋!欢迎大家踊跃收看。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似泥土般芬芳的品格——蚕豆米炒春笋
后一篇:
潇潇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大家聊聊如何做懒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