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公平公正
文/墨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平的关注与期待也在逐渐变化。尽管从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让改革成果与人民共享已经成为一种检验政府执行力,检验社会建设质量的恒定标准之一。
如今的中国人怀揣一张身份证可以畅通无阻的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现实也给了国人无比宽阔的个人务工就业的职业选择自由。可以说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只要你选择勤劳致富,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岗位,尽管这些岗位在很多时候与个人期待尚有着距离,但社会建设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正是在这种距离中逐步延伸与拓展着的。
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是每一个人都必然面对的现实,也是所有的国家和政府都在倾力筹划与建设的发展大略。以北京为例,这些年来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程度逐年提高,在这种变化中,城乡教育差距在缩小,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得到保障。这都是事实,但同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还有着上升的空间和需求,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仍须进一步加大。如今,在北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老一小”大病统筹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施行,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43%和152%,852万张社保卡的发放力度,1779家定点医疗机构的实时持卡结算,基本满足了人们小病不急,大病不愁的就医需求。养老床由“十五末”的三万张增加到目前的七万张,SOS儿童福利床由757张增加到了1715张。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上述这些,不过是社会建设的起点和标志而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水涨船高,而社会建设的终极任务和目标,就在于体现和建设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需求的社会的公正公平上。
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当前社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工作依旧的繁重而艰巨的。诸如打破户籍、地域、身份限制,完善职工和居民社会保险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人群的全覆盖以及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等等,这些看似简单自然的工作,也许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做保障,需要持之不懈的努力做保证,通过循序渐进的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功能完备的失业保险制度等等,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从而建立起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尽一切努力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逐年提高,稳健发展。
总之,社会建设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通过持续的努力,通过加快实现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全覆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根本动力——公平公正就会得以实现。改革的深入与持续也才更见其意义与积极,也才能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的实现,即全体国民携手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