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节目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看一些

(2011-11-02 20:04:05)
标签:

娱乐

中国

电视节目

收视率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电视节目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看一些

 

文/墨菲

 

    广电总局近日下发通知,对各地电视节目尤其是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提出要求,一是“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二是要“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实在说,总局的这一举措对当前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的电视节目而言,可谓狠太及时,狠太到位,也道出了百姓的呼声。

 

    本人曾经很喜欢看电视,也认识一些在广播电视部门工作的朋友。说实话能在广播电视部门谋份差事应该都是一些高智商的人,不说个顶个都是人精,也起码不是一般的泛泛无为之辈。但为什么很多节目留给观众的印象除了闹闹哄哄,就是哭哭啼啼,不仅看不到高智商的闪亮,却反而充斥着低质量和无思想。而当这种情形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普遍时,便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

 

    不知从何时起,收视率成了节目的“护身符”,也成了考评编播制作人员绩效的一道激励工具。按说这道激励措施本身并不错,但错就错在了与“市场”接轨上。因为有了收视率这个人为的硬指标,节目的设计和制作完全被“市场”牵着走,可市场的“现实需求”却未必就是百姓的真实需求。久而久之,人们看到的各省各市的电视节目就出现了形态上的雷同,形式上的追风。原本需要创意和创新的电视作品,却谁也不愿动脑子了,有合适的现成的受“欢迎”的产品舶来就是,省心省力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用创收取代创意的结果,也许乐了编播制作人员,但却苦了亿万无辜的百姓,打开电视不是婚恋交友,就是才艺竞秀,刚听完“谁在说”,又开始“脱口秀”,电视台成了游戏竞技场,主持人成了情感调解员,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好电视剧,中间却又没完没了的插播广告,天天如此,夜夜如是,其中还不包括那些为了收视率而弄虚作假,欺瞒雇托儿的情节和制作。你说烦不烦?腻不腻?

 

    电视属于通俗的大众传播媒介,但通俗不等同于低俗,更不等于媚俗,装傻充愣,油腔滑调不是通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也不代表着就是通俗。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有着无比睿智的思想,如果我们的节目设计和制作、节目创意和创新扎根于社会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地,植根于百姓民间这一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的电视节目原本是可以做得更好看一些的,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管什么时间,无论哪个频道随手一按,类似的样式,类同的形式,雷人的场面,雷同的风格比比皆是,目不暇接,这本身就与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格格不入,更与百姓期待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

 

    从这一意义说,真的希望广电总局的这次要求能够一改电视领域长期以来“软懒散”的局面,电视行业的编播制作人员能够更民族一些,更文化一些,更智慧一些,更思想一些。让节目的制作更加好看一些,让节目的内容更加理性、更加美善一些,让观众每天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真正体现出社会所需求的更多层次更高品位的文化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