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雨水,畅其“流”同时还要尽其“留”

(2011-08-10 11:30:09)
标签:

城市

集雨节水

奥林匹克公园

香泉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治雨水,畅其“流”同时还要尽其“留”

 

/墨菲

 

    今夏各地多雨患,不少城市内涝严重。昨天傍晚,又一场疾风暴雨袭击京城,这对严重缺水的北京来说亦喜亦忧。如何在城市抗灾防涝的同时,既保证雨水能顺畅的“流”出,以减少灾患,同时,也要让来之不易的雨水能够合理的“留”住,为缺水的城市提供补给,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项攻防兼备的治水课题。

 

    事实上,在国外很多城市都有很成功的经验,比如伦敦的世纪圆顶雨水收集系统、日本、丹麦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尤其是新加坡的楼顶雨水收集最为典型,据说新加坡人均水资源在世界倒数第二,他们40%的水都是通过集雨解决的。在新加坡,几乎每个楼顶都有收集雨水的蓄水池,通过专门的管道输送到全国18个水库储存,供城市使用。

 

    北京这些年其实也设计建造了不少类似的集雨节水设施。海淀区香泉环岛曾是严重的积水点。区政府将一个原本倾倒垃圾的砂石坑,修整为一个木郁葱葱的公园,并辅之以排洪、蓄滞、下渗雨水功能,取名——云壑藏雨。 623全市暴雨,这项工程不仅保障了香泉环岛没有再发生积水,还蓄积雨水8万立方米,全部回补地下,使这里的地下水位从过去的28提高到24,上升了4。香泉环岛的排水能力从一年一遇提高到了五年一遇。

 

    市政府机关早在2005年就在院内建设了地下雨水收集池。2011年入汛以来,共收集雨水约3000立方米,以机关大院全部绿地面积计算,可以浇水15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总容积为7200立方米9个雨洪集水池,带来了80%的雨洪利用率,奥运后年均40万立方米的雨洪利用总量,用于室外绿化、道路冲洗等9项服务。如今,雨洪利用系统已在奥林匹克公园和15个奥运场馆(设施)中得到充分应用,每年平均有104万吨雨水变成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城市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避免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紧缺必须走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之路,既要畅其“流”,还要尽其“留”,只有攻防兼备,多方重视与配合,才能实现把水留在地下、留在绿地、留在坑塘,提升城市“增蓄”能力的目的,才能扭转大雨来时大涝,大雨过后大燥的被动。

 

    就现实而言,将雨水收集尽快纳入地方立法,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让来之不易的雨水流到该留的地方,蓄到该蓄的地点,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造福于民,造福于后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