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暴露了城市人的脆弱综合症
文/墨菲
昨天下午,一场大范围的疾风暴雨夹带着冰雹骤袭京城,下午五点半的时候办公室的窗外一片漆黑,紧接着就听到噼噼啪啪的雨点,还有呯呯乓乓冰雹敲打的声音。这场雨来得急,下得猛,降水大,范围广,又恰巧赶上下班高峰,极端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几乎在人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被陷入一片暴堵之中。
晚六时,雨还在下,拥堵也在加剧,大雨和积水中,人们看到了交警忙碌的身影,看到了消防队员专业而高效的救险,看到路政抢险部门熟练而迅速的排涝,毫无疑问,他们都是闻讯疾至,有备而来。尽管准确的气象预报为各个部门的应急工作提供了预警,但北京这个超大型城市遭遇如此强暴雨,灾害是难以躲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这种急发的灾害转成一场灾难。
昨晚,我也陷在一片车海和人流之中,听着交通广播
“一路畅通”的加长版,看着身边不时走过的人群和静卧在路上望不到头的车流,既无奈又感慨。交通广播不断播报着各段路情以及抢险进展,主持人不时加播的一些紧急提示尤其令人不安:某某路段的应急车道又被占据,抢险车辆被阻;某某路面的车辆来回并线,加剧了刮蹭危险;
听着这些讯息我就想,天灾固然难避,但在天灾面前考验我们临危不乱的不仅是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更有市民百姓彼此关照、同舟共济的努力和友爱。今早,同事议论的话题自然是昨晚那场大雨,以及大雨之后的回家之路,大家体会最深刻的不是暴雨带来的危害,而是拥挤的路上你争我抢的那些车、那些人。
刚才读报纸,各地各部门应急抢险的报道占据了大部分版面,一些评论也夹杂其间,有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批评的,有对应急措施提出质疑的,但惟独缺少城市人面对气象灾害时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检视。
实事求是讲,就北京这座二千多万人口的巨大型城市而言,市政规划建设的任何努力和改善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极端天气对城市的威胁一是不可避免,二是事在人为。老实说,昨晚那场强降雨(有人说是百年不遇),甭管几年难遇,大雨面前各个部门的反应和准备是有目共睹的,天灾难避,人祸须防,如果少些抱怨,少点埋怨,多些理解,多点照应,脆弱的城市脆弱的人也许就能坚强无比,这也是作为城市人共同抵御灾害天气应有的素养和品质。
其实,从昨晚的交通广播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这些事情的主角有交通民警,有市政抢险人员,但更多的是那些普通的百姓。灾害突发,我们这座城市需要的正是这些面临困难,伸出援手,递出关爱的人们,正是这些平凡小事中见证人生大道理的灵光一闪,爱心一献。
今晨,大雨过后的京城空气清洁,凉风习习,路面畅通,神清气爽,我们既要为我们这座城市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而自豪,我们也要为下次可能的遭遇做好储备,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品质的储备,有备而无患,有备才有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