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袋子”“菜篮子”连着百姓的“心窝子”

(2010-11-24 11:31:24)
标签:

中国

心窝子

米袋子

菜篮子

百姓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米袋子”“菜篮子”连着百姓的“心窝子”

 

文/墨菲

 

 

    如今很多事情看不懂,看不懂的时候可以故作深沉,可真看懂了的时候也真是“一看一瞪眼”,这一点对老百姓而言如此,对连着百姓心窝子的“米袋子”“菜篮子”而言更是如此。

 

    当2010年眼看进入了收官阶段的时候,“通胀”,这个让社会极其敏感的词汇借助油价、菜价、肉价的被上涨而让百姓有了切实的体会。很显然,普通百姓弄不明白什么“货币量化宽松的政策”,也搞不懂什么“看涨”“看空”等金融用词,但“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是连着百姓“心窝子”的头等大事。在股市和金融投资方面也许可以有耐心听听专家们的一些所谓“投资风险论”、“市场预期论”,但面对每天必须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是无论如何“预期”不起来的,即使可以预期,也不能指望百姓永远保持“看涨”的专业态度,因为那是专家的职业特性,不是百姓的生活范畴。

 

    这么说不是说物价只能平不能升,而是要维持在一个可调控、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而维持这个空间不仅需要一个“度”的衡量,更需要一个“界”的标准,这个问题百姓弄不懂,所以解决不了,专家能看懂但也解决不了。谁能解决?政府。担有监管市场、调控经济的职能的政府,这个政府不仅是中央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直接干预市场的各级地方机构。

 

    世界金融危机已经两年,物价上升似乎呈现着全球蔓延的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庞大的身躯躲不开也绕不开,老百姓可以倾听专家们发布的一些“金融知识”和“生活常识”,但日子还得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算计着过,这是百姓生活的“硬道理”。而支持这个硬道理,维护这个硬道理除了政府,谁来也不行,这也是为什么近日“七部委”联手出招,瞄准直起上扬的消费价格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的原因所在。

 

    面对“米袋子”“菜篮子”,省长负责制也好,市长负责制也罢,都关联着百姓的心窝子。从各地新闻来看,米粮食油菜蔬价格普遍呈现平稳回落趋势,这是好事。不是说物价降了就好,那只是一方面,从接连上扬不可遏制的态势,到目前整体平稳趋缓说明政府宏观调控依然奏效,说明各个地方部门在关乎百姓“心窝子”的事情上,动用“有形之手”调控监管消费物价的能力和作为上顺应着民心,顺乎着民意。当然,面对全球化通胀潜流的冲击几套组合拳仅是弹压和抑制,长期的形势依然艰巨,长效的措施犹待提升,但通过有效调控坚定百姓的信心,维护市场的稳定是十分珍贵,也是值得珍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