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实名是实诚!
(2010-02-24 11:55:16)
标签:
网络实名
网民
实名制
草根
杂谈
|
分类:
谈天说地
|
可怕的不是实名是实诚!
网虚则实名匿,虚生于不责,不责生于不德,不德则不畏言,不畏言则偏讹轻信。帖如剑戟,虽有高规严矩,国律民法,犹不能禁也。
--墨菲
最近看到了几个帖子,关于网络实名的。帖子的内容大体差不多,无非是网络实名利大于弊云云,倒是那些跟帖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发现跟帖中持发对意见的远远大过支持的,很多人似乎都有这样的想法:网络匿名是网络强盛的根基,而网络实名就是网络自由的末日。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一些网络反腐的成功案例,无不是人们通过网络以匿名的形式发帖举报,而逐渐形成声势浩大的网络反腐风暴,腐败官员最终被绳之以法,网民由此而欢欣鼓舞,以至认定了现实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网络通过匿名可以掀起一场又一场浪潮,最达至目的。这样理解是不错的,但不一定完整。网络实名真的那么可怕吗?
就反腐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尽管现阶段这个工具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杀伤力,但也绝不可作为网络匿名的借口和理由。试想,匿名举报尚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那网络实名之后,它的能量该被放大多少倍呢?说这些,肯定会有人嗤之以鼻:一定会说这是痴人说梦,谁敢实名举报?这话问得好!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分析分析究竟那些人惧怕网络实名?
我不是专业人员,从仅有的几年上网经历来看,害怕网络实名的不外乎三种人。
第一种是网特、网奸,人数不多,但蒙混在网民中间危害很大。尽管他们伪装得比网民还网民,比草根还草根,但掩藏不了他们的卑鄙。无事可以生非,有事唯恐天下不乱是这些人的专长和职业。这些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在国家尊严与民族大义面前这些马甲的表演就会一目了然。关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因此不进一步展开。
第二种是愤青、泼皮,人数不少,属于网络中的变异群体。缺乏理智,缺少思考,以偏概全,以骂代说是这些人的共同特点。看到社会的阳光一面往往习惯性的做反向思维,仿佛不对社会对政府提出质疑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卓尔不群。
第三种是占多数的网民,其中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网络为阵地展示思考,抨击时弊;一类是以网络为舞台见风使舵,道听途说。前者是真有思想,后者则是演绎大师。
第一种人怕网络实名,是害怕失去其挑拨离间,无中生有的土壤和氛围;第二种人怕网络实名,是害怕失去随口骂街,动辄粗语的放纵和场合;第三种人怕网络实名是担心失去言论的自由和交流的畅快。
好了,粗略分析完了,我们再说个例子。前不久网民又一起关爱互助行动,成功解救了一位轻生的女子,过程不说了,只说结果,110和120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依据IP地址最终找到了轻生女子的家,经过医院抢救该女子脱离了危险。这次成功而及时的解救,仅仅依靠的是QQ留言这个唯一线索,当然,在查找的过程中,警方先是找到了一位刚刚上线的男子的家,这名男子也因此被网民们戏称为“倒霉大哥”。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实名也好,匿名也罢,如果强力部门要想找到谁,绝对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反正我在看了相关的帖子之后,感到十分震惊!那么,既然政府握着这个“杀手锏”为何还要再三强调实名制呢?理由无非也是三条。
一,维护网络真正的自由与公正;二,确保舆论在接近真实的基础上传播;三、遏制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
而最近听说要在今年开始的手机实名制,主要的目的就是堵截骚扰短信,断绝黄色袭扰。
所以说,网络实名,可怕的不是实名,是实诚。生活中,谁都不喜欢与无信不诚的人打交道,网络空间同样如此。我们要将网络反腐进行到底,我们要把网络优势推至成功,必然要维护一个有诚有信的网络环境,不能一方面抱怨现实中的诚信迷失,一方面却又放任网络的无信不诚的状态。
“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慈生于博爱,善生于感恩,福生于淡泊,乐生于健康。”
以上只是个人对网络的理解,如有偏颇欢迎指正,前提是说理,非要对号入座,我也不拦着你。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