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运牵动谁的心?

(2010-02-11 16:49:00)
标签:

春运

官话

旅客

铁路部门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http://upload.ourgame.com/bbs/upfile/2010/2/10/20100210112504wenzhang988.jpg

 

   中国有句老话——“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句话用在春运期间南来北往的旅客身上简直太恰如其分啦。近些年来,一年一度的春运用“一票难求”已经远远不能涵盖人们对它的那种爱恨交集。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早早打点了行装,准备回家过年,为的就是避开春运的高峰。但更多的人或因工作离不开,或因一些私事需要打理,无法提前返乡,这几天都在为何时走,怎么走,而着急上火。

    看到一群群蜂拥而至的旅客,看到一截截挤满旅客的列车,人们既困惑又无奈。相关部门为应对春节的压力不可谓不殚精竭虑,仅就围绕40天春运所做的“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便可略见一斑。有人会说,你方案做得再好,旅客滞留,交通压力大增也是无济于事,这话有道理,但又不全是道理。

    春运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也是检验中国交通运输能力的关键。尽管这些年我们的铁路总长已经由建国初期的每人不到一火柴盒的长度,增长到了一盒香烟的长度,有的说是达到了世界第二长,有的说是全球第三长,不管是第几,我认为即使是世界第一长,但面对春运这个全世界都罕见的短期人员大流动也往往是捉襟见肘,苦苦支撑。这倒不是给铁路部门找借口,鸣不平,而是确实存在一个平稳客流与短期高峰客流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充斥其间。

    我一小学同学在铁路部门供职,刚参加工作时这小子表现不错,很快被选拔到北京到上海的专运车队,这个专运车队是干什么的我没详细问过,但据说属于比较甜的差事。后来当上了列车长,再后来又做了什么书记。记得当年他刚去铁路的时候,我们还打趣他说“好女不嫁跑车郎”你小子以后找媳妇可困难了。前天老同学聚会快散场了他也没到,电话是打了一轮又一轮,他挨个和大家道歉,说等春运过后一定单独请大家再聚聚。用他的话说二十多年里基本就没在家过过三十,越是临近春节他们的事情也就越多。

    铁路如此,公路运输业同样如此。这些年我们的道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好,高速公路几乎通达南北东西,这也给公路客运提供了快捷安全的条件。我一哥们儿在北京赵公口客运站,属于兵头将尾的那类苦役。以往大家见面他总是说有需要尽管找他,保你“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及时,走得安全”,可最近这些年一临近春节,想见他一面都难,就更别说有找他帮忙了,用他的话说不到三十晚上12点,站里的人员谁也别想回家,上面有规定,三十晚上不许有一个乘客滞留车站。多少年了,站里的同事一起包饺子吃饺子都成了每年的“必修课”。

    春运难,难就难在运输,前后40天的时间,20几亿人次的大迁徙,不仅要保证走得了,走得好,还要保障走得及时,走得安全,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春运给乘客的诸多困扰,给运输部门人员带来的超强度负荷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目前而言,想在短期内缓解或解决这个春运难题也不是很现实,尽管有专家不断的从社会、经济、地域特点、产业布局等等多个角度解读春运,但对一年一度的春节客运市场一个地方、一个时间、一个方向、一同回家的难题恐怕还是会延续一段时日,这就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官员少讲些官话,多做些实事,百姓多讲点理解,少发些牢骚。因为官话解决不了百姓难题,牢骚缓解不了实际问题。春运再难也得运,家乡再远也得回,而且还得回得及时,回得安全,这才是春运的硬道理。

 

春运牵动谁的心?

春运牵动谁的心?  春运牵动谁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