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时评体”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进步
(2009-06-12 09:03:59)
标签:
教育
就业
高考作文
时评
杂谈
|
分类:
谈天说地
|
高考作文“时评体”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进步
作文考试一向被认为是考察考生认识与理解、语言表达与展示才华的舞台。但多年来,高考作文始终脱离不开为作文而作文的误区,尽管对命题作文做过多次变革,以期发挥考生的能动性,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因带有显著的“时评体”特征,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风暴中的我”;辽宁卷的作文则探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江西卷作文的由头是“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安徽的题目更明确“论弯道超越”,等等。
不用说,这些作文题目既要求考生对周边的事物和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又要把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准确的表述。这一点无疑引导了考生参与社会,关注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与其说这是对考生的一种变化,不如说是对以往教育教学的一种反思和进步。
近些年来,很多单位在招工时几乎都把“有相关工作经历”或“从事相关工作X年以上”作为应聘者的必备条件,而不愿意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原因无外乎就是应届毕业生与社会脱节,学校里死读书、读死书的结果无法学以致用,以至形成了大学生们心态清高,思想活跃,与生活实际远远脱离。
就我国现有教育教学体系而言,高考作文题,不仅是引领青年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也是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种导向,更是社会现实与社会文化的集中显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考作文“时评体”的出现,对教学而言是一种引导,对教育来说是一种进步。
时评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在信息发达,观念多元的今天,公民知情权与话语权不仅获得了充分的尊重,更应该获得应有的价值。高考作文时评体与其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如说是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热诚关注和理性思考。如果说,关注本身是一种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那么,思考的结果便是一种作为与修为的过程。
倘若通过这次高考作文时评体的提示,唤起学生对时评文体的重视与锻炼,唤醒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与思考能力的重视与加强,那么,我们的社会必将会在教学中受益,在教育中发展。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