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感悟随笔 |
分类: 谈天说地 |
“奥运”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还有半个月,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辰。这些日子,“奥运”二字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人们的视野。这很正常,还有一年就要盛会了嘛。就象这两年人们言必谈“和谐”,行必讲“发展”一样。中国人历来不缺乏追风的传统和习惯,以至于在历史空间的演变下,个性的保持与凸现却反而显得“另类”啦。
问题是,在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大打奥运牌的时候,我们是否认真地思考过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所蕴涵、所沉淀的的人文理念、参与意识、超越精神和人性关怀?换句话说,“奥运”离我们百姓的生活,离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究竟有多远?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理解“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目的?再说远点,“后奥运时代”我们除了“世界给中国十六天,中国应还给世界五千年”外,我们要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奥运遗产”,让我们可以继续享受“奥运”呢?
这些,恐怕不是喊两句口号,搞几次动员就能弄清楚,搞明白,做出来,传下去那么简单!
昨天看到不少的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出租汽车行业与“稻香村”共建TAXI水站》。水站并不特别,特别的是该活动的主题:“文化服务奥运
而当我把自己尽可能的常识,附着于生活的想象,脑子中展现了这样一幅情景:骄阳下,南来北往的出租车载着四方宾客奔波在路上,客人到了目的地,的哥的姐中途口渴,杯中断水,于是,找个就近的“稻香村”店铺加点水,歇个脚,体会体会“食文化”的浓郁,水足意浓后,重新上路,用北京的哥特有的善聊的风格,一定能很智慧很自然的把“食文化”融会在“行文化”之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客人。
如此,TAXI水站就不简简单单的是个饮水的地方了,它就变成了传统文化的接力站,变成了窗口文明的加油站。百年传统“食文化”与现代交通“行文化”就在“奥运”这副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张。“文化服务奥运
由此看来,“奥运”离我们其实并不远,你发现了,它就在身边。你没发现,它就远在天涯!关键是要实实在在的做点身边的事,做点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事,这样,才能确实体会到参与的乐趣,这样,才能确实享受到奥运的回报。
论事说理无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