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天说地 |
美国人做得,我们做不得?
为了减少浪费,“绿色”办公在美国越来越备受推崇。以交通为例,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员工上下班每年需花费37亿小时,这些时间减少的生产创造价值,以及上下班交通消耗的能源价值,合计高达631亿美元。
为此,环境保护署给在员工交通方面有创新思维并表现突出的企业评定等级,在今年初的评比中,胜出的是耐克公司。该公司规定,在总部波特兰上班的员工,如果上下班不消耗汽油就能得到一定奖励。这项奖励机制促使耐克员工在2006年至少节省16万升汽油。此外,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英特尔、戴尔等大型高科技公司也纷纷投入资金,推行环保理念。谷歌公司鼓励员工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美国太阳微电子公司则干脆让部分员工实现家庭办公。“绿色”办公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将有益于社会和环境长远发展。
看到这里,不禁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浪费和消耗:农贸市场里铺天盖地的各种塑料袋;餐厅饭堂中整桶整桶吃剩的饭菜;办公场所长明的灯火、从早到晚开机状态的电脑、不计成本的纸张耗费,一次性碗筷,一次性餐盒等等。难道我们比美国还富裕?难道富裕就可无节制的任意挥霍?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以往所自豪的地大物博的理念,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已经失去了微笑的理由。
温总理曾说过一句非常精辟,也非常让人深思的话语:在我们中国,“再小的事,被13亿人一乘,就会变成天大的事。再大的事,被13亿人一除,也会变成微不足道的小事”。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世界地球日”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中国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活动都有一个主题,2007年的主题便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为了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经济强国,为了让我们的人民早日走上共同富裕,需要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承担起更多的义务,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拿出更多的智慧。美国人能做的事情,我们不仅能做,而且要做,并且还要做得更好。
论事说理无褒贬